眼科文献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眼科病房一般护理常规

2014-06-18 01:56:17 

来源:本站

人参与

条评论

第一章 眼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眼科病房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送至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以及护士长的姓名,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2.病房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保证病人充足睡眠。
3.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对视力极差及双眼包扎的患者协助日常生活。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以免烫伤、摔倒等意外发生。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忌烟酒,忌喝浓茶。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大量吸烟还可引起咳嗽,发生伤口裂开、前房出血。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眼部充血加重。喝浓茶由于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易引起眼压升高。
5.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1次,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入院时测体重和血压,每周一次并记录。
6.严格执行医嘱,按时使用眼药。
7.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内眼手术患者与外眼手术患者分开病房收住。传染性眼疾应严格隔离,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清洁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8.加强心理护理。对心理负担重、焦虑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9.健康指导:
1)指导并协助患者安排好生活,做到生活规律、禁烟酒。应充分休息,少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必要时佩戴有色眼镜保护。
2)疾病恢复期应选择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
3)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4)按时服药。坚持按时使用眼药,点眼前应洗净双手,预防交叉感染。
5)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第二节 眼科门诊护理常规

眼科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眼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给人民群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的场所。必须由专科护士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做好开诊前准备、安排病人就诊、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搞好卫生宣教与护理指导等。
一、开诊前的准备
1.诊室准备:保持诊室的清洁、整齐、明亮、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备双层遮光窗帘。检查视力表,裂隙灯及诊疗器械是否清洁、功能完好。备好眼药、75%酒精、棉签;补充办公用品和清洁消毒手溶液、擦手纸。保证医师能够集中精力询问病史,书写病历和诊疗工作。
2.预检分诊: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询问病史,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作出初步的判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做到尽可能按专业就诊,分诊准确,以免患者来回走动延误病情。
3.视力检查: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取得配合。检查后,把患者的视力分左、右眼准确的记录在病历本上,告诉患者诊室的位置。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初步预诊。如为急诊患者,应按急诊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二、就诊秩序
1.候诊护士指导患者了解就诊流程:挂号→查视力→分诊→医生诊疗→交费→检查、治疗或住院等。
2.根据病情特点及挂号先后顺序就诊。急诊患者应随到随诊。对行动不便、老年体弱、啼哭的小儿等患者,可酌情先安排就诊。
三、协助检查
护士应经常巡视诊室,协助医生诊治患者。根据医嘱给患者滴散瞳及缩瞳剂。对双眼视力低下行动障碍者,给予应有的护理照顾。对小儿患者,帮助医生固定患儿头部及眼位。
四、健康指导
充分利用壁报、板报、电视等形式宣传眼科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对候诊患者应进行卫生宣教和普及眼科疾病常识。
五、治疗室工作
1.治疗室内固定资深并有丰富经验的护士2~3名。保持治疗室整齐、清洁。每日治疗前通风30min。治疗后清洁治疗台、桌面、台面。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2.补充一次性物品、药品,保证正常使用。
3.根据医嘱进行眼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4.治疗前向患者作必要的治疗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洗手、戴口罩;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询问过敏史、病史。必要时备抢救物品及抢救药品。
5.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特殊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态度要严肃、认真。
6.治疗后根据病情观察数分钟,以防发生意外;根据需要在病历上详细记录结果并签名,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7.整理用物,按消毒常规处理用过的器械、用物并洗手。


第二章 眼科手术护理常规

第一节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内眼手术包括:角膜、虹膜、巩膜、晶状体、视网膜、及球内异物、玻璃体切割等手术。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护士要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满足患者的求知欲,耐心解答问题,解除焦虑与恐惧心理。要同情、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摆脱孤独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拟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
(二)术前注意事项:
1、详细检查双眼的眼睑、结膜、角膜及泪道有无炎症。
2、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全身情况有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观察和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症。如出现咳嗽、发热、腹泻、感冒、精神异常、月经期、颜面肿疖及全身感染等情况,及时反映给医师。
(三)术前准备:
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2.患眼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次,连续3日,以预防感染。
3.训练患者在仰卧、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球向各方向转动,以便术中配合。嘱患者避免剧烈动作。
4.预防感冒,术前不吸烟,术中避免咳嗽及打喷嚏。指导患者控制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用舌尖顶压在上腭做吞咽动作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发生手术意外、术后出血等。
5.术前一日,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洗澡、更换内衣裤。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患者,应仰卧洗头。长发女患者洗头后编成双辫绕于头顶。
6.全麻患者按全麻手术护理常规。局麻患者术日晨可少量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可过饱,以免术中发生呕吐。
7.术前晚评估患者睡眠情况,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如有些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而导致睡眠差,应给予心理安慰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7.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
8.术日晨剪睫毛,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但眼球穿通伤者禁止冲洗结膜囊。遵医嘱于术前半小时给予止血药、镇静药应用,散瞳或缩瞳眼液点眼,并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瞳孔不能充分扩大或缩小的患者,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排空大小便,更换病人衣。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将病历带入手术室。
9.按手术需要整理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二、术后护理:
1.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采取相应卧位。
(1)平卧位:是眼科常见的卧位。
(2)半卧位:多见于外伤或术后前房出血患者。
(3)面向下俯卧位:多见于玻璃体切除术中注气或硅油填充的患者。
3.嘱患者卧床休息,勿震动头部、大声说话,控制咳嗽、喷嚏。
4.术后饮食
(1)进易消化、有营养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不可食带有骨刺、坚硬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酒。
(2) 术后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引起切口开裂或出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 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敷料有无松动、移位,有无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拆开敷料,眼部有痒感和不适时,不要用力挤眼、揉眼。
6.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 患者主诉眼部疼痛时,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给于心理安慰,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如出现眼部剧痛、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是眼压增高或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和预防。
8.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时动作要慢,专人搀扶,以免晕倒。

第二节 外眼手术护理常规

外眼手术包括眼睑、结膜、眼肌、眼球、眼眶、泪器(泪腺、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手术。
一、 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同内眼手术前心理护理。
(二)术前注意事项:
按内眼手术前注意事项
(三)术前准备:
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2.术前患眼滴抗生素眼药三天,术日晨遵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
3. 术前一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病情允许者可理发、洗澡、更换病人服,取下假牙、手表、首饰等。
4.术前一日,遵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冲洗泪道、结膜囊。眼上睑下垂、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因术中需要观察双眼作对照,因此手术前必须做双眼的清洁消毒。
5.局麻患者,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7.眼睑植皮手术者,术前一日作供皮区的皮肤清洁,常规备皮,消毒巾包扎(一般供皮区在耳后、上臂内侧、大腿的内侧)。
8.唇粘膜移植术者,术前应注意口腔清洁,排除口腔疾患。术前三天给予口泰漱口液漱口,每日三次,进手术室前漱一次。
9.眶内容摘除术者,考虑术中出血多需输血者,术前一日联系配血,做好配血准备。
10.交接患者情况、病历,以及术中需要携带的特殊检查报告单。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接至手术室。
二、术后护理:
1. 接术后患者回病房,协助将其移至床上,嘱患者放松,闭合双眼休息。与手术室人员交接班。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卧位,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2.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 二级护理,生活上给予协助。局麻患者术后,应进食易消化、有营养软食,不可食用坚硬及刺激性食物。
4. 嘱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因为用力咳嗽或大便,会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眼部切口裂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 定时巡视,注意观察敷料情况,出现敷料渗血、出血、松脱等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嘱病人不得随意解开绷带,以防切口出血。观察和保护供皮区创口,以防感染。
6.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
7. 斜视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包扎双眼,使术眼得到充分休息,以免缝线脱开或切口出血而影响手术效果。
8. 呕吐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如因麻醉反应或术中牵拉肌肉而引起的呕吐,遵医嘱给予维生素B6或其他止吐剂。
9.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于24—48小时抽出鼻腔内的凡士林纱条后,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少量出血,可不必处理,半坐位安静休息;如渗血较多,吞咽时有血腥味,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第三节 全麻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全麻手术患者或患儿家属对全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忧虑和恐惧,。因此,护士要主动的与患者或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讲解全麻相关知识,配合医生有针对性的解答患者或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二)术前准备:
1.按内眼或外眼术前护理常规。
2.预防感冒。
3.对术前冲洗泪道、结膜囊不配合的患儿,应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不能强行操作,以免造成眼部损伤。
4.术日晨测量生命体征、留置静脉套管针。
5.全麻患者术前需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婴儿术前禁食4小时,幼儿术前禁食4~6小时。

二、术后护理:
1. 按内眼或外眼术后护理常规。
2. 患者全麻术后由麻醉医生护送至病房监护室,主管护士应协助将患者移至病床上,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排尿情况及有无呕吐。
3.交接患者带液情况,注意液体名称、剩余量、滴速及穿刺部位固定情况等;如有静脉留置针,应保持其通畅;加强看护,防止躁动患者或患儿拉扯术眼敷料或套管针。
4.持续低流量吸氧4小时,及时、准确记录全麻护理记录单。
5.全麻清醒4小时后,可给患者少量饮水,观察无呛咳后可适量饮水。全麻清醒6小时后进食,食物以营养、易消化软食为宜,第一次进食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患者胃部不适。
6. 做好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保证全麻患者安全,加立床档,保持床单、病人服清洁。
7.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敷料有无松动、移位、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第三章 眼睑疾病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 睑腺炎护理常规
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俗称为麦粒肿。按其感染的腺体不同,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一、病因
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患处呈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外睑腺炎的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红肿范围较弥散,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患者疼痛明显,病变处有硬结,触之压痛;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睑腺炎发生2~3天后,外睑腺炎向皮肤方向发展,局部皮肤出现脓点,硬结软化,可自行破溃。内睑腺炎常于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点,向结膜囊内破溃,少数患者可向皮肤面破溃。睑腺炎破溃后炎症明显减轻,1~2天逐渐消退。儿童、老年人或抵抗力差的患者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原则
早期睑腺炎应给予热敷或冷敷,当脓肿形成后,手术治疗。
四、护理
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2.当脓肿未形成时,不要挤压排脓,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引起眼睑蜂窝组织炎、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3.脓肿形成后,不要等到自行破溃,切开排脓,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并可缩短疗程。
4. 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促进炎症消散。
5.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自我护理、预防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告知患者勿用手揉眼,洗浴用物专用,并经常用开水洗烫、晾晒。
(3)注意休息,远离不洁环境或戴防护镜保护,女性化妆时要避开睑缘处。
(4)睑腺炎有复发可能。除自身睑板腺分泌旺盛以外,还与卫生、饮食、情绪、休息有关,注意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
(5) 告知患者睑腺炎脓肿切开前、后切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6)告知患者手术部位再次出现红、肿、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第二节 睑板腺囊肿护理常规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性炎症,通常称为霰粒肿。多发于青少年及中壮年。
一、病因
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尤其是其中的脂肪成分,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炎性肉芽肿。
二、病情评估
临床表现
1.小的睑板腺囊肿可以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偶然发现,常因异物感或无痛性肿块而就医。
2.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的肿块,大小不一,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可使局部皮肤隆起,触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睑结膜面上可见到略成紫红色的局限性病灶。
3.囊肿偶可自行溃破.排出脂肪样物质而在结膜面形成肉芽肿。
4.睑板腺囊肿也可多发性,在同一眼睑上有2~3个,或两侧眼睑上各有l~2个。
5.肉芽组织可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乳头状增殖,称为睑缘部睑板腺囊肿。
6.若继发感染时,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完全一样,但症状较轻,切开后有脓液流出。
三、治疗原则
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需治疗,待其自行吸收。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
四、护理
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2.对于儿童患者应给予恰当的沟通,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3.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睑板腺癌。
4. 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促进炎症消散。
5.经皮肤面切口的睑板腺囊肿术后第一天门诊复诊、换药,以后隔日换药,五天拆线。
6.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自我护理、预防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
(2)嘱患者按时点眼、服药,并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3)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影响外观者,告知患者治愈后,一般不影响外观,消除其焦虑情绪。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可疑肿瘤时,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避免医源性伤害。

第四章 晶状体疾病护理常规
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是主要致盲眼病,分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第一节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常规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是最常见的白内障,是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3类。
一、病因
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最后仅存光感。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阴影,亦可出现屈光力增强、单眼复视或多视、畏光和眩光等症状。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二)辅助检查
应在散大瞳孔后,以检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作出明确诊断。
三、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四、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 术前眼部检查:
(1)测量眼压 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2)角膜内皮检查 评估角膜内皮功能。
(3)眼科AB超检查 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检查眼后节有无疾病。
2.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讲解简要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告知患者白内障手术所需时间不长,但术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3.其他护理措施:术前1h遵医嘱点短效散瞳眼药,并观察瞳孔是否充分散大,若瞳孔不能充分扩大,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
(二)术后护理
1. 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 术后体位无特殊要求,以平卧位不压迫术眼为宜。卧床休息1-2日。
3. 术后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避免剧烈活动、头部震动。
4. 部分患者术后仍有视物不清、轻度异物感,属于正常术后反应。如出现眼痛、恶心、呕吐时,应考虑是否有眼压升高,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5. 术后观察患者有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不适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早期处理。
6. 告知患者术后2周至1个月内不要让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手术眼内。
7. 术后1周内睡觉时应戴眼罩,保护术眼, 1个月内不要对术眼施加压力如揉眼,并预防术眼被碰撞,以免造成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7. 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细心讲解药物作用。
8. 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角膜水肿:观察患者有无畏光、流泪症状,若有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关处理。
(2)人工晶体移位:做好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护理,对预防人工晶体移位至关重要。此外,还应注意:①术后滴用短效散瞳剂后,需平卧2h才能起床活动,告知患者最好在晚上将洗漱等事项完成后,入睡前不再起床活动时滴用短效散瞳剂。②禁用强散瞳剂,如阿托品眼药等。
(3)眼内感染:观察视力、体温变化及眼部分泌物性状。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痛、体温升高,应报告医生处理。
9.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疾病的恢复。
(2)坚持按时点眼药并教会点眼方法。告知患者术后1个月内遵医嘱坚持滴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眼液并逐渐减量,不能自行停药。
(3)出院后常规1周复诊,间隔2周、1个月各复查1次。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眼痛、视力快速下降等应及时来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4)做白内障手术,未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可在术后3个月验光配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下降,可能与出现后囊浑浊有关,医生检查后可行激光治疗。
(5)尽量避免紫外线过多照射。

第二节 先天性白内障护理常规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是儿童常见眼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可以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
一、病因
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多为婴儿,因患儿年龄太小,不能自诉,常依赖其父母观察才发现。
2.先天性白内障可按晶状体混浊的形态、部位不同,分为前极、后极、绕核、冠状及全白内障。
三、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是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
四、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多关心患儿,帮助患儿消除入院恐惧感、陌生感;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家属病因、治疗方法,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3.术前遵医嘱散大瞳孔。
(二)术后护理
1.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 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3.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患儿有无眼痛主诉或长时间哭闹等反常表现。如有上述表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患儿,术后保持排便通畅。
5.健康指导
(1)加强患儿个人卫生特别是眼部卫生,嘱家属勿让患儿用脏水洗脸,不洁净的毛巾擦眼等。
(2)注意劳逸结合,勿让患儿长时间看电视,注意眼睛的休息。
(3)嘱家属按时给患儿用药、按时复诊;发现患儿突然视力下降、眼红、眼痛应及时就诊。
(4)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可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以提高视力、预防弱视和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
(5)内源性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应注意优生优育。

第五章 青光眼护理常规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指没有明确眼部和全身继发性病因的青光眼,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分成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由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疾病等明确病因所致的一类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developmentaltd glaucoma)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房角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青光眼。

第一节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2。患者常有远视,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
一、病因
病因尚未充分阐明,前房浅、房角狭窄及瞳孔阻滞是引起本病的解剖因素。此外,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气候突变,以及暴饮暴食等为本病的诱因,神经体液调节失常引起葡萄膜血管充血亦可能与本症有关。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六个不同的病程阶段,不同的病期各有其特征。
1.临床前期:一般为双侧性眼病,当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另一眼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另外,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发作以前,可以没有自觉症状,但具有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等表现,尤其是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如暗室试验后眼压明显升高者,也可诊断为本病的临床前期。
2.先兆期: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多出现在傍晚时分,突感雾视、虹视.可能有患侧额部疼痛,或伴同侧鼻根部酸胀。上述症状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小发作缓解后,除具有特征性浅前房外,一般不留永久性组织损害。
3.急性发作期
1)症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痛,虹视、雾视,视力急剧下降,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2)体征:①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或睫状充血。②角膜水肿,呈雾状或毛玻璃状。③瞳孔中等散大,常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有时可见局限性后粘连。④前房变浅,周边部前房几乎完全消失,房角镜检查可见房角完全关闭。⑤眼压升高,常在50mmHg以上,指测眼压时眼球坚硬如石。⑥高眼压缓解后,眼前段常留下永久性组织损伤,如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及色素脱落、晶状体前囊下点状或片状灰白色混浊(青光眼斑),临床上称为青光眼三联征。
4.间歇期:指小发作缓解后,房角重新开放,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不用药或仅用少量缩瞳剂,眼压不再升高。
5.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多次小发作后,房角发生广泛粘连,小梁功能严重损害,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可见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并有相应的视野缺损。
6.绝对期:眼压持续过高,眼组织特别是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已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救的晚期病例,偶尔可因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而剧烈疼痛。
(二)辅助检查
1.眼压检查: 眼压升高,常在50mmHg以上。
2.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
三、治疗原则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术前应积极采用综合药物治疗以缩小瞳孔,使房角开放、迅速控制眼压,减少组织损害。手术方式:
1. 采用解除瞳孔阻滞的手术 如周边虹膜切除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切除或切开周边虹膜,使前后房沟通、瞳孔阻滞得到解除。
2. 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滤过性手术) 如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其基本原理是切除一部分角巩膜小梁组织,形成一个瘘道,房水通过瘘道引流到球结膜下间隙,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3. 临床前期患者,应早期作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开术。
4.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如睫状体的冷凝术、光凝术。通过冷凝、激光破坏睫状体及其血管,减少房水生成,以降低眼压。主要用于疼痛显著的绝对期青光眼患者。
四、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
2. 告知患者避免眼压升高的因素。①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②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不穿紧身的或领子过紧的上衣。③不饮用咖啡、浓茶,戒烟酒,不在暗处过久停留,保持情绪稳定,以免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使房水循环障碍,引起眼压升高。④指导患者日常用药知识,强调禁用阿托品类散瞳剂点眼,全身慎用阿托品、颠茄类药物,如误用,应迅速用缩瞳剂点眼以降低对眼的损害。
3.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一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
(二)心理护理
针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应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顾虑,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满足要求。
(三)药物治疗与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低眼压,减少组织损害,积极挽救视力。首先用药物降低眼压,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1.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给予相应的护理。
2.应用拟副交感神经药(缩瞳剂)时,应观察患者有无眉弓疼痛、视物发暗、近视加深等,若使用高浓度制剂频繁滴眼,还应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头痛、出汗等全身中毒症状。因此,每次点药后应压迫泪囊区数分钟,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
3.应用拟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0.5%噻吗洛尔滴眼液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时,应停药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正确处理。对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和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4.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应先询问患者有无磺胺药物过敏史,并观察患者有无口麻、手麻情况,长期服用可引起酸中毒、尿路结石、肾绞痛、血尿及小便困难等副作用,若发生上述症状,应停药,并及时通知医生。糖尿病患者慎用此药。
5.应用高渗剂,如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输液时,应在30min内快速滴完。此类药物可在短期内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玻璃体内的水分进入血液,减少眼内容量,以降低眼压。有心、脑、肾疾病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防意外;用药后因颅内压降低,部分患者可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嘱其平卧1-2h,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6.用药后,密切观察视力、眼压变化。
(四)手术治疗与护理
1.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目的,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3)眼压较高患者遵医嘱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
4)术前1h滴缩瞳剂,同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2.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仍有头痛、眼胀、恶心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若术后早期眼压偏低,为促进前房形成,可遵医嘱使用散瞳剂点眼,并向患者讲解原因,消除其紧张情绪。
4)术后早期严禁压迫、按摩眼球。
5)滤过手术后,根据需要作眼球按摩,以保证滤道通畅,促进房水排泄,降低眼压。
3.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高眼压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眼痛、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高眼压症状。
2)浅前房 注意观察患者视力有无明显下降,角膜有无水肿或角膜刺激症状,如有此类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五)健康指导
1.讲解情绪多变与眼压的关系,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努力使患者放松,保持愉快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
2.避免黑暗环境中停留时间过久,看电视时应有室内照明,看书、写字要适度,不宜长时间低头、弯腰。
3.根据需要教会患者按摩眼球的方法。
4.教会患者正确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方法。
5.青光眼术后,眼压虽控制,但不代表疾病痊愈,此病需终身随访。仍应注意眼压和视野的变化。出院一周后复查,以后每月复查,3个月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眼压、视野和眼底检查等。如发现看灯有彩虹圈、眼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应立即就诊。
6. 单眼青光眼患者健眼也应定期复查。

第二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 ,其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房角始终是开放的,即房水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于小梁内皮细胞变性、脱落或增生,小梁条索增厚,网眼变窄或闭塞等病理改变,阻滞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症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少数病例在眼压升高时感到头昏、头痛、眼胀及视物不清。
2.典型的开角型青光眼具有三大指标:眼压升高、视乳头杯/盘比大于0.6、视野缺损。若房角为开角,具备上述二项者,诊断即可成立。
3.房水流畅系数降低、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获得性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某些视觉电生理异常。
(二)辅助检查
1.眼压检查:眼压升高。
2.视野检查:视野缺损,可重复性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
3.眼底检查: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均属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
三、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眼压升高,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以药物治疗为主,无效时再进行手术治疗。滤过性手术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四、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不穿紧身的或领子过紧的上衣。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二)心理护理
针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应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顾虑,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满足要求。
(三)药物治疗与护理
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毒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特别是用药后密切观察视力、眼压变化。并教会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
(四)手术治疗与护理
1. 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目的,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3)眼压较高控制不稳定的患者,遵医嘱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
2. 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仍有头痛、眼胀、恶心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若术后早期眼压偏低,为促进前房形成,可遵医嘱使用散瞳剂,并向患者讲解原因,消除其紧张情绪。
4)术后早期严禁压迫、按摩眼球。遵医嘱教会患者按摩眼球的方法。
五)健康指导
1.讲解情绪多变与眼压的关系,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努力使患者放松,保持愉快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
2.避免黑暗环境中停留时间过久,看电视时应有室内照明, 看书、写字要适度,不宜长时间低头、弯腰。
3.不吸烟、饮酒,不饮浓茶、咖啡,不暴饮暴食,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腰带、衣领不宜过紧,睡眠时枕头适当垫高。
4.教会患者正确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方法。
5.青光眼术后,眼压虽控制,但不代表疾病痊愈,此病需终身随访。仍应注意眼压和视野的变化。出院一周后复查,以后每月复查,3个月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眼压、视野和眼底检查等。如发现看灯有彩虹圈、眼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应立即就诊。

第三节 婴幼儿型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粱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婴幼儿型青光眼(infantile glaucoma)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50%的患儿在出生时就有表现,80%在1岁以内得到确诊。65%的婴幼儿型青光眼患儿为男性,70%为双眼性。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病因尚未充分阐明,但房角结构发育异常。大多数患儿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外显率不全且有变异,或呈多基因遗传疾病表现。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特征性症状: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是本病三大特征性症状。
2.角膜增大、前房加深。
3.其他体征:眼压升高、房角异常、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及眼轴长度增加。
(二)辅助检查
眼压升高、房角异常、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及眼轴长度增加,这些体征对确诊先天性青光眼十分重要。
三、治疗原则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约80%的病例可望通过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控制眼压。对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后眼压仍控制不理想的病例,可选用滤过性手术。
四、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多关心患儿,帮助患儿消除入院恐惧感、陌生感;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家属病因、治疗方法,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3. 术前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
4. 术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此病的复杂性及预后,需终身随诊治疗等。
(二)术后护理
1.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 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3.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患儿有无眼痛主诉或长时间哭闹等反常表现。如有上述表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嘱家属督促患儿术后勿做剧烈运动,防止碰伤术眼。
5.健康指导
1)向家庭主要成员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婴幼儿出现怕光、流泪和不愿睁眼者,应尽早就诊。
2)告知家属术后按时用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眼球明显增大的患儿,应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受到意外的伤害而出现眼球破裂。
4)加强患儿个人卫生特别是眼部卫生,嘱家属勿让患儿用脏水洗脸,不洁净的毛巾擦眼等。
5)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如果在早期得到确诊并及时进行治疗,80%的患儿病情会得到控制。
6)内源性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应注意优生优育。
7)术后早期严禁压迫、按摩眼球。遵医嘱教会患者家属按摩眼球的方法。


第六章 视网膜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视网膜脱离护理常规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无法正常工作,会造成大脑接受从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一、病因
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多数有近视,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在发病机理上更为重要。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先兆症状: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视物变形、物像震颤。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视网膜部分脱离者在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可出现云雾状阴影;黄斑区脱离者中心视力大为下降;视网膜全脱离者视力可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
2. 体征: 眼压偏低,当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可恢复。充分散瞳,眼底检查可见脱离区的视网膜呈灰色或青灰色,轻微震颤,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在视网膜脱离中常可发现裂孔。。
(二)辅助检查
1. 眼底检查:充分散瞳后,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多可找到裂孔。有时脱离的视网膜隆起度很高可将裂孔遮蔽,检查时可嘱患者改变头部位置。也可包扎双眼,卧床1~2日,待隆起度减低时再检查。遇到上述情况护士应告知患者双眼包扎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 眼部超声波:眼部B超检查可了解视网膜有无脱离、性质、范围、玻璃体视网膜的联系,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式及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3. 眼压检查:眼压值可随着视网膜脱离的面积增大而降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时眼压极低。
4.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用于明确视网膜脱离的原因。
三、治疗原则
寻找裂孔和手术封闭裂孔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要点是术前术中查清所有裂孔,并进行准确定位。裂孔封闭方法可采用激光光凝、电凝、冷凝裂孔周围,使其产生炎症反应以闭合裂孔;然后在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做垫压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填充等手术,使视网膜复位。
临床常用手术方式组合:1.巩膜冷凝、硅胶填压及视网膜下放液术;2. 巩膜冷凝、环扎、硅胶填压及视网膜下放液术;3.巩膜缩短、电凝、层间填压及视网膜下放液术。在上述术式组合基础上,还可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填充手术。
四、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患者若全麻手术,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让患者认识到视网膜脱离手术过程长,术后恢复慢,使其心理上接受和适应这一事实,积极配合。
3. 卧床休息:嘱患者多卧床休息,闭眼或包扎双眼,减少眼球运动,利于视网膜下液的吸收,避免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
(二)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患者若全麻手术,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 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膨胀气体填充者应取头低俯卧位,每日保持16小时以上。头低俯卧位能保证硅油顶压后极部视网膜和裂孔以利于视网膜下液体吸收,促进复位。但俯卧位为一种不正常卧位,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1)一过性眼压升高:由于填充的气体膨胀或硅油注入较多,患者术后出现眼痛、眼胀、头痛、恶心等症状,一般给予药物降眼压可缓解。(2)眼睑水肿、颜面水肿、球结膜水肿,渗出增加。为防止感染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3)由于运动减少,胸、腹部受压,可引起胸闷、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病情许可时可采取低头坐位与俯卧位交替进行。
3. 向患者讲解保持头低位的目的和重要性。给患者提供专用面枕及肩下专用软垫,并指导患者保持正确、舒适卧位,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体位是否正确和舒适,及时纠正。
4. 做好心理疏导。由于卧位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能长时间保持正确卧位。护士要多关心、鼓励患者,看到患者卧位正确要及时表扬,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术后避免剧烈活动,不揉眼,不用力挤眼。
6.出现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时,可能为一过性眼压高,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7.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遇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舌头顶住上腭,以减轻咳嗽引起的头部震动,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
8 卧床时间长的病人,开始下床活动时,要得到保护,以免晕倒。
(三)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葡萄膜炎: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发现上述症状反馈医生,采取必要措施,一般给予激素局部或全身使用。
2、眼内炎:眼红、肿、痛、眼底红色反光消失。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作玻璃体切除术。
3、眼前段缺血:眼内大量渗出、瞳孔变形或移位。常见于巩膜环扎术后,轻度缺血常见,不影响手术预后。
4、视网膜下积液:视力逐渐下降。与裂孔封闭不良或遗漏及新的裂孔产生有关。
5、继发性青光眼:眼痛、眼胀、头痛、眼压升高。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持久高眼压可考虑手术。
6、加压物外露或感染:一旦发现加压物外露及时报告医生,若距手术时间较短,需重新缝合结膜、筋膜,重新覆盖。若距手术时间较长,视网膜裂孔已愈合的,可拆除加压物。一旦发现加压物感染应及时拆除,同时抗感染。

(四)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
2.出院后1个月内应多卧床休息,避免头部震动;6个月内避免做重体力劳动,避免高空作业、乘飞机旅行,避免眼睛过度疲劳,勿碰伤术眼,以防视网膜再次脱离和玻璃体出血。
3.坚持按时吃药、点眼,预防感染。
4.出院两周后复查,若眼前出现闪光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应立即来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第二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由于栓塞、血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眼病,多发生在老年人,临床上,这种血管意外所产生的后果常很严重,是导致盲目的眼科急症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 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均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2.动脉痉挛 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引起动脉痉挛;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病病程经过中,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
3.栓塞 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
4.其他 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及外科手术时俯卧位全身麻醉后,亦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力即刻或于几分钟内完全消失。
1.症状 患者突发视力无痛性丧失,有些患者发病前有阵发性黑矇史。多数患者初诊时视力在指数与光感之间。
2.体征 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极度迟缓,间接对光反射正常。眼底所见:患眼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呈苍白色或乳白色,后极部尤为明显,黄斑中心凹呈樱桃红斑。视网膜动、静脉变细,严重阻塞者,视网膜动、静脉均可见阶段性血柱。
(二)辅助检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脉络膜充盈时间多为正常。(2)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3)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4)视乳头荧光。(5)毛细血管无灌注。
2.眼电生理(ERG):ERG的b波下降。
3.视野:通常视野可完全丧失或呈管形视野,有些患者在颞侧能查出小岛状视野,黄斑区如有睫网动脉供应,可保留小区中心视力。
三、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视网膜血循环及其功能。视网膜对局部缺氧极敏感,因此,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当作为眼科急症对待,原则上要紧急抢救,分秒必争,积极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或采用降低眼压的措施如眼球按摩、前房穿刺术、静脉注射甘露醇等驱使栓子进入小支血管,而避免或缩小视网膜功能受损害。
四、护理
1.一般护理
(1)按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2)护士积极配合医生争分夺秒的做好抢救工作,尽可能抢救患者的部分视力。
(3)由于患者视力低下,故应加强巡视,有条件的需留家属陪护,防止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2.心理护理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发病迅速,特别是完全阻塞的患者,由于视力突然丧失,多表现为恐惧、焦虑,急切期盼恢复视功能,对此,我们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安慰和正确的疏导,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应嘱其放松,配合治疗,避免紧张情绪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2)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讲解此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此病的预后有充分的认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治疗与用药护理
(1)吸氧 吸入95%的氧与5%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10min,每小时吸氧一次。应告知患者氧气摄入可改善视网膜缺氧,提高视功能,二氧化碳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能使视网膜的血流增加。认真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停氧时间,用氧期间指导家属注意用氧安全。
(2)眼球按摩 中等力度加压按摩眼球10~15秒,立即松开5~10秒,如此重复3~5次,使眼压下降,加强视网膜动脉扩张程度 这样 如果是栓子引起的阻塞 就能使栓子随血流移向较小分支
(3)血管扩张剂 一经确诊 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球后注射阿托品1mg或妥拉苏林12.5~25mg 以扩张视网膜动脉及解除痉挛,注意球后注射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注射点5~10分钟,以避免发生球后血肿。
(4)遵医嘱合理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由于患者应用大量血管扩张剂,用药后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头痛等血管扩张反应,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可自行消失。但有些患者可因血管扩张,大脑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眩晕及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因此,患者在起床时,动作要轻缓,勿突然站立,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晕倒。静脉注射甘露醇可使眼压下降,输液时,患者需去枕平卧,输液完毕,告知患者起床要缓慢,预防头晕,输液2小时内勿饮水,保证降眼压效果。
五、健康指导
1.积极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做系统性检查,对因治疗,预防另一只眼发病。
2.如出现一过性或阵发性黑朦,应在6-12h内积极就医,以免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劳逸结合,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第三节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on,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患,指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阻塞,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预后多不良。
一、病因
1.血管硬化及内皮增生 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2.血管炎症、血栓形成 任何全身及眼局部炎症可侵犯视网膜静脉,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
3.血液流变学异常 绝大多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有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使血粘度增高,以及凝血酶Ⅲ因子降低促进了血凝,亦易于血栓形成。
4.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循环动力障碍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流缓慢易致血栓形成。
5.其它 口服避孕药,眼压增高和头部外伤,过度疲劳、情绪激动亦是产生本病的明显诱因。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多为单眼发病,主要症状是视力不同程度下降。常突然发生,视力可降到指数或仅能辨手动,也有于几天内视力逐渐减退者。
2.体征 视乳头充血,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血流显著扩张,可呈腊肠状。视网膜水肿、出血,主要在浅层,为火焰状。在出血后不久,常出现“渗出斑”。黄斑经常有弥漫或囊样水肿、出血。
(二)辅助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1.缺血型 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晚期呈现花瓣样荧光积存。
2.非缺血型 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毛细血管渗漏,无或少量无灌注区。
三、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应查找全身病因,治疗原发病。眼局部治疗重点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黄斑水肿,病因中有炎症因素者可用皮质激素。对于缺血型CRVO,应作广泛视网膜光凝。
四、护理
1.一般护理 按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人,多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突然发生失明或视力减退,在精神和心理上形成很大压力,加上病程长、恢复慢,担心将来生活不能自理,对治疗缺乏信心。首先帮助患者消除急躁悲观情绪、建立康复、治愈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3. 治疗及药物护理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
(2)患者使用激素时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同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适当使用钾、钙制剂。
(3)每日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凝集。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如:有无牙龈或口腔出血,黑便、红色痰、皮肤瘀斑、月经量增多等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主管医生。
(4)营养支持疗法。在出血吸收后,可应用一些神经营养剂及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5)中药治疗。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出血吸收。
(6)激光治疗。对缺血型CRVO或已产生新生血管者,应作广泛视网膜光凝,可防止新生血管的形成,治疗前患者应充分散瞳,并使用告知程序做好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不良刺激。
2.定期检查身体,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禁忌烟酒,宜低盐、低脂,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嘱患者定期复查,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者,约10%~25%的患者在三个月左右继发青光眼,如有头目胀痛、恶心呕吐者,应警惕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应积极就医。
5.遵医嘱正确服用出院带药,并告知激素使用方法。

第四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常规

糖尿病视网膜病(DRP)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一、病因
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受损,失去屏障功能,发生渗漏,微血管闭塞产生微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广泛分类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
1.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
2.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二)辅助检查
1.扩瞳眼底检查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三、治疗原则
早期用饮食及药物控制血糖水平、每年定期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早期应采用激光凝固术治疗病变区,或采用广泛视网膜光凝术,以防止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对玻璃体出血引起混浊和机化,可行玻璃体切除术。
四、护理
1.一般护理
(1)按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监测其血糖、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使血糖、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其继续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坏。
(3)病人一旦出现视网膜出血时,禁激烈运动,减少头部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4)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糖尿病患者要有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律的餐饮等要求,据体力和脑力强度计算每餐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分配比例,尤其是超重的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积极控制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血压。
2.心理护理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长,患者长期患病,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使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
(2)由于患者缺乏防病知识,可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健康教育,举办糖尿病知识系列讲座,将科学的糖尿病知识自我保健技能教会患者,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抵触情绪和依赖思想,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治疗及药物护理
(1)要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等为患者选择成本低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并和患者仔细讲解药物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使患者坚持合理用药。
(2)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反应也可使糖尿病眼病加重,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熟悉低血糖的常见表现、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备好饼干等食物。
(3)阿司匹林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胃部不适、出血等副作用,护士应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
(4)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按玻璃体切除术护理常规执行。
(5)应用降糖药 注射胰岛素要注意在餐前准时、按剂量注射,定期评估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皮肤感染。
(6)监测血糖 遵医嘱,准时检测血糖,及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24小时血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
(7)激光凝固法对严重的前增殖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黄斑部水肿的早期治疗效果很好。行激光光凝术前,应向患者解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可以减少视网膜水肿及玻璃体出血,保持中心视力,是减少失明的一种方法。术后休息1~2天,少做头部向下运动。
4.健康指导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有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大幅度波动的血糖甚至比一定程度的血糖增高对视网膜的损害更大。因此让病人了解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有重要意义。
(2)糖尿病病人在发病五年内或眼睛有任何症状时必须看眼科,以后每年追踪一次。眼科检查的项目除了视力、眼压的测量外,应包括散瞳后的眼底检查及必要时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3)有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或病变严重者,则3~6个月就医一次,怀孕病人在准备受孕前、怀孕后每3个月及产后3~6个月都必须看眼科。
(4)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
(5)积极戒烟。吸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集,加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第七章 眼外伤护理常规
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统称眼外伤。眼外伤在眼科学中占有很重要位置。可发生在不同的场合,多以急诊方式就诊。所以对眼外伤处理的及时、正确与否,对预后有直接影响,轻者造成视力下降,外观畸形,重者视力丧失。眼外伤分为机械性眼外伤和非机械性眼外伤,前者包括钝挫伤、穿通伤和异物伤等;后者有化学伤、热烧伤、辐射伤等。

第一节 机械性眼外伤护理常规
机械性眼外伤是指在劳动、生活和体育运动中,各种锐器造成的眼球穿通伤,碰撞、斗殴、拳击、车祸引起的钝挫伤或眼球破裂,运动或玩耍引起的眼球外伤、爆炸伤等。眼外伤占所有身体外伤的比例可高达10%。
一 病因
以敲击金属飞溅出的碎屑击入眼内最常见,刀剪,针刺伤眼球常发生,多见于儿童和生活事件。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眼刺激症状。
2. 体征 眼球钝挫伤的患者出现球结膜下出血或水肿,前房、玻璃体积血。眼眶钝挫伤会引起软组织损伤、眶上裂综合症等,表现为眶组织水肿,眶压增高,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眼球有穿通伤口的患者,常伴有虹膜脱出,嵌顿,前房变浅,前房积血;瞳孔变形;致伤物刺入较深可引起外伤性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视网膜出血,低眼压。
(二)辅助检查:
1. CT表现:眼眶骨折患者,骨质连续中断,软组织损伤可见眶内积气,眶内容物脱出和出血。
2. 眼部B超表现:玻璃体积血表现轻度积血,为散在或局部症状,片状回声。致密积血为不定形的回声团。
三、治疗原则
机械性眼外伤的处置,应根据不同的外伤类型而定,正确的诊断,初期缝合、镇静、止痛、止血、预防感染和后期继续治疗对挽救伤眼极为重要。
四、护理
(一)眼球穿通伤患者急救护理
1. 护士接诊后,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迅速检查判断穿孔部位、致伤物性质、视功能损伤程度。
2. 眼球穿通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禁止冲洗和挤压.在对眼部检查、治疗和护理时,避免对眼球施加任何压力。
3. 遵医嘱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二)术前护理:
1. 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全麻手术者按全麻术前护理
3.心理护理 眼外伤为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无心理准备,外伤导致剧烈眼痛,视力障碍,这些因素使患者身心受到极大打击,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同时,他们还存在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所以,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勇于面对,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眼球穿通伤、眼球破裂伤患者手术前眼部不宜点睫状肌麻痹剂或抗生素。以避免眼内毒性。
5. 眼外伤患者,受伤后有畏光症状,应配备具有调节阳光的窗帘,以便随时调节亮度,有利于查房和观察眼底。病房和楼道内不要放置妨碍走路的物品。
6. 根据病情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外伤后前房出血的患者取半卧位,使前房的血沉积于下部,防止角膜血染和瞳孔区机化膜形成。
(二)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 接术后患者回病房,协助将其移至床上,嘱患者放松,闭合双眼休息,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卧位。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2.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
3. 手术室人员交班,交接患者病历及携带至手术室的特殊检查报告单。
4. 执行术后医嘱,患者半流质,易消化、营养丰富软食,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预防感染。
5. 注意观察病情,术眼敷料有无松脱、移位、渗血、渗液等。患者有无眼痛、眼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 嘱患者勿压迫术眼,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术眼伤口裂开,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8. 眼球穿通伤、严重的眼球挫伤及手术后应双眼包扎限制健眼活动,以减少术眼转动摩擦伤口。
(三)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充分散瞳,局部和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玻璃体内注药是提供有效药物浓度的可靠方法。同时可抽取房水及玻璃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严重感染,需要紧急做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内药物灌注。
2.交感性眼炎:一旦发现健眼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充血疼痛,立即到医院就诊。
(四)健康指导:
1. 大多数眼外伤是可预防的。加强卫生安全的宣教,提高安全意识,防止发生眼外伤。
2. 指导患者点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嘱其继续应用眼药。
3. 注意用眼卫生,预防感染。
4. 一旦发生交感性眼炎及时就诊。
5. 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第二节 眼化学烧伤护理常规
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眼部损害称化学烧伤。常见化学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一 致伤原因和特点
1. 酸烧伤:酸能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形成屏障作用,可以防止酸进一步渗透,使损伤限制在表浅组织,而眼内损伤轻微。但如果大量的酸引起上皮缺失后则酸可以渗透到眼内造成较广泛损害。
2. 碱烧伤: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碱烧伤引起角膜上皮迅速水肿及坏死脱落,然后进一步损害基质及迅速渗透,使细胞分解坏死。所以,碱烧伤的后果严重。
二 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眼化学伤根据组织反应分三种不同程度烧伤。
1. 症状 轻者怕光流泪,眼刺痛并灼热感;重者眼睑痉挛,眼剧痛,畏光流泪,视力急剧下降。
2. 体征
(1)轻度: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缺损,治疗后痊愈,不留疤痕、视力不受影响。
(2)中度: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缺损形成白色凝固层。治疗后可遗留斑翳影响视力。
(3)重度:大多是强碱引起结膜广泛缺血坏死呈灰白色,角膜全层混浊呈瓷
白色, 角膜坏死、溃疡、甚至穿孔。
(二)辅助检查
1. 裂隙灯检查 了解角膜、结膜等眼内组织损害程度。
2.结膜囊试纸实验 为了确定化学物质的性质。
三 治疗原则
1.现场急救:①争分夺秒,彻底清除致伤。②镇静止痛。③预防感染。
2. 后继治疗:①抗炎、散瞳、预防感染。②胶原酶抑制剂的应用,防止角膜穿孔。2%枸橼酸纳、2.5—5%半胱氨酸点眼。③预防睑球粘连: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眼膏、安放隔离膜。④促进组织活化:结膜下注射自血、肝素。
3.手术
(1)切除坏死组织,防止睑球粘连。常见手术方式:坏死组织切除术;羊膜移植术;一些患者在两周内出现角膜溶解变薄,可作全角膜板层移植术
(2)晚期并发症治疗:睑外翻—手术矫正;睑球粘连—移植粘膜术;角膜混浊—角膜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四 护理
(一)药物治疗与护理
1. 紧急处理:对任何化学性烧伤最重要的处理是充分冲洗,迅速充分的眼表冲洗可有效地减轻受伤程度。烧伤现场的最初冲洗,通常由患者或同事、家属执行,是极不充分的。就诊后应重新进行冲洗,翻转眼睑,充分暴露结膜囊和穹窿部,大量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管引入结膜囊内,持续点滴冲洗,若患者疼痛剧烈可先滴表面麻醉剂倍诺喜滴眼液。冲洗至少连续30min,注意除去残留于眼内的任何颗粒性物质。并用试纸检测结膜囊PH值,直至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冲洗1~2min。
2. 及时为患者滴眼治疗。急性重度化学烧伤结膜囊内分泌物多,晨起常使上、下睑粘着,护士在滴眼前用生理盐水湿棉签轻轻擦拭睑缘,将分泌物清除干净,滴眼时手法轻柔,避免压迫眼球。滴眼后用带有抗生素眼膏的无菌玻璃棒分离结膜囊穹窿部,以预防睑球粘连,注意手法要轻,禁强行分离。
3.眼表的观察:术前应用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角结膜反应情况,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对于角膜溃疡患者主诉视力较前有所好转,应警觉是否有后弹力膜膨出现象,此时点眼时手法轻柔,避免压迫眼球,同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角膜穿孔。
(二)心理护理:眼化学烧伤为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无心理准备,烧伤导致剧烈眼痛,视力障碍,患者身心受到极大打击,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我们应尽量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多沟通,讲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药物的作用和目的。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药物和手术治疗。
(三)手术治疗与护理
1. 术前护理:根据上述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护理按内眼或外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 术后护理:
(1)注意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疼痛情况,如持续性眼痛、分泌物多,提示有感染或植片撕脱、移位,应及时报告并查明原因。
(2)密切观察有无倒睫现象。少量的倒睫及时电解掉,多的倒睫应报告医生给予手术矫正。以避免睫毛刺破植片,引起植片融解,睑球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3) 羊膜移植术后的患者,羊膜软滑和眼的分泌物极相似。有的患者误认为是分泌物,用力擦导致羊膜脱落。在术后要反复向病人强调,对眼内的不适感和模糊感,不要轻易揉搓。
(4)每天观察植片成活,结膜血管爬行及角、结膜创面愈合情况,注意植片有无脱离、移位、溶解、感染等。
(5)角膜移植术患者注意保护术眼,避免碰撞术眼,引起植片的损伤。
(四)健康指导
1. 提高安全意识,预防眼化学烧伤的发生。
2.一旦有化学物质溅入眼内,应迅速、充分冲洗,及时就诊。
3.教会患者观察术眼的相关知识,如有持续眼痛、分泌物多,提示有感染或植片撕脱移位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4.教会病人正确滴眼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保证羊膜植片愈合,术后3个月拆线。因此嘱病人注意用眼卫生,保持眼部清洁,


第八章 斜视护理常规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一眼注视,另一眼偏离,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一、病因
斜视有许多诱发因素,诸如神经支配的、解剖的、机械的、屈光不正的、遗传的和调节的因素等。伴有调节因素的斜视是常见的。多数斜视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另外集合和外展机制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某种因素打乱两者的平衡,则可能出现斜视。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 共同性斜视:斜视角不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改变,眼球运动无限制,两眼分别注视的斜视角相等(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
2. 麻痹性斜视:眼球运动有障碍、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斜视角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改变,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二)辅助检查
1、角膜映光法眼位检查
2、三棱镜中和法眼位检查
3、弓形视野计斜视度测量法
4、同视机主观、客观斜视度测量法
三、治疗原则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1. 共同性斜视治疗目的是提高视力,矫正眼位,恢复双眼视功能。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坚持视功能训练。
2. 麻痹性斜视:针对病因治疗。
四、护理
经非手术治疗1-2年仍有斜视的儿童。则在戴眼镜的基础上进行眼外科手术矫正眼位.以防止弱视的发生及发展。避免头面部和脊柱的畸形。视斜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随着临床眼科对眼位与双眼视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斜视手术治疗的目的和要求也由过去只注重美容提高到今天既要矫正眼位,又要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获得双眼视功能。手术的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手术安全可靠。
(一)手术适应症:经非手术矫正效果不佳的各类斜视
斜视矫正术前的准备:
1.治疗弱视。伴有弱视的斜视儿童,一般在手术前应积极治疗弱视,使双眼的视力均达到0.8以上。
2.矫正屈光不正。
3. 有融合无力性复视者,术前要进行增强融合力训练,若训练无效者,不适合手术。
4. 全面检查身体。尤其是儿童需要在全麻下才能手术,为了尽可能避免全麻意外,术前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并请内科医生做全面体检,正常者才能进行手术。
(二)术前护理
1、按外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讲解斜视手术的简要方法,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术中术后的配合,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3.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三)术后护理
1.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按外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血、松脱,斜视手术有时需要双眼同时进行。术后也需要双眼包扎,所以应注意患者日常活动安全,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以防意外发生。
4嘱病人闭目养神,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愈合,告知患儿家长术后注意事项,不能自行松开眼垫,避免患儿揉眼。
5.术后给予半流质,一天后改为普通饮食。
6.手术24h后打开术眼敷料,手术眼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棒清洗眼内分泌物与痂块,滴抗生素眼药水,涂抗生素眼膏,继续包扎。
7.因手术牵拉肌肉和麻醉反应,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应耐心解释。
8.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细心讲解药物作用
9. 有异常视网膜对应者,术后可能发生矛盾性复视,要告知患者术后数日或数月后会自然消失。以消除患者或患儿家长疑虑。
(四)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矫正不足:若明显矫正不足,待6个月左右再行第二次手术。
2.矫正过度:对轻度外斜,可嘱患者做集合训练。
3.复视:术前必须向患者交待清楚,以使其有充分思想准备。
(五)健康指导
1.坚持按时使用抗生素眼药,预防感染。
2.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勿碰伤术眼。
3.术后1~2个月复验配镜。
4.嘱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弱视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由于训练时间长,要鼓励患者坚持做好训练,不能中断,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

第九章 眼眶疾病护理常规

眼眶疾病种类繁多,早期症状隐匿,临床症状多样。眼眶疾病包括:眼眶肿瘤、眼眶先天性疾病、眼眶炎症、眼眶外伤、眼眶血管性疾病等。

第一节 眼眶肿瘤护理常规
眼眶肿瘤指的是位于眼眶与眼球之间间隙中的肿瘤。分为原发性眼眶肿瘤和继发性眼眶肿瘤。
一.病因
眼眶肿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由邻近组织包括眼睑、眼球、鼻窦等的肿瘤侵犯所致,或为远处的转移癌。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视力下降,眼胀痛,复视。
2.体征 眼球突出,眶周肿块,眼球移位,眼球运动障碍。眼球搏动伴或不伴眼球突出,常见于动静脉血管瘤、动脉瘤及供血丰富的眶内肿瘤等,肿瘤的搏动可带动眼球前后运动。
(二)辅助检查
1.眼球突出计测量 正常突眼度10~21mm,平均12~14mm。两眼差值大于2mm可作为单侧眼球突出的诊断。体位性眼球突出,应考虑眶血管畸形或静脉为主体的血管瘤。
2.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眶容积、眶壁、泪腺窝、视神经孔、鼻窦的改变。
3.超声检查。
4.计算机体层扫描(CT) 见眶内部密度不均的占位病变或眶骨增生肥厚伴有肿瘤内异常钙化。
5.磁共振成像(MRI)。
6.病理检查分为诊断性活体组织检查和治疗性摘除后的病理检查。
三.治疗原则
1.手术摘除肿瘤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见手术方式:(1)前路开眶术。(2)外侧开眶术。(3)经筛窦内侧开眶术。(4)外侧结合内侧开眶术。(5)经额开眶术。
2.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眼眶的恶性肿瘤及转移癌,如乳腺癌、肺癌及肾癌的眼眶转移,鼻咽癌蔓延至眼眶及肿瘤摘除后的辅助治疗等。
四.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眼手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 通常眼部肿瘤要靠术后的病理结果来确诊,术前患者常焦虑不安,胡思乱想。另外,眼眶肿瘤引起眼球突出而致容貌改变,因而患者会出现自卑、心情忧郁、悲观心理。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术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术前检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性。不少患者对手术治疗有顾虑,害怕手术会损害视力,护士应向其强调手术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以消除顾虑,主动配合。
3.角膜护理 对于严重的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要预防暴露性角膜炎,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遵医嘱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晚上涂眼膏保护。②每次更换敷料及滴眼前仔细观察角膜情况,发现角膜水肿、视力下降或分泌物增多等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③外出时戴墨镜,避免强光、风沙刺激。睡眠时眼睑闭合不全者,进行湿房保护或使用防水镜。为预防交叉感染,注意镜片消毒。④指导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勿用手揉眼。
4.视力和眼球突出度观察 每日晨间检查视力变化,测量眼球突出度,为医生提供病情发展的信息。对有复视的患者,护士应做好生活护理,避免视力疲劳,必要时交替包扎单眼以暂时消除复视。
5.眼局部术前准备
按常规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在这里需强调:①入院和术前应注意观察患者头面部有无疖肿,术前发现面部疖肿,给予安尔碘涂局部,或涂百多邦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②术前的局部备皮应在术前1~2小时施行,以防过早备皮因皮肤划伤继发感染,因而使手术拖延。
③眼眶手术备皮范围:眶上部切口应剃眉毛,外侧开眶术应是术眼颞侧至前额发际的皮肤。
(二)术后护理
1. 按外眼术后护理常规。
2. 全麻术后患者需平卧,头偏于健侧,避免呕吐物吸入肺内。在这里需强调近年来改变了麻醉方式,患者自手术室回到监护室已经清醒,会厌反射恢复,平卧姿势已无必要。眶内血管较多,极易出血,所以术后采取半卧位,降低头部血压很有必要。
3. 注意休息和饮食,防止活动过度而继发出血。
4.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视力丧失 术后视力丧失为最严重的并发症,故术后视力监护甚为重要,王漫等报道48例眼眶肿瘤摘除术中2例视力丧失,其中1例原因就是术后球后血肿压迫而致视神经萎缩。为防止视力丧失的发生,应注意密切监测视力,术后48小时内,每隔2小时检查1次,以后每天测3次直至拆线。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如患者光感减弱或消失应及时报告医生,如证实因血肿压迫引起,即行急诊手术,以挽救视力。
(2)眶内出血 术后眶内出血会引起眶压增高其指征包括:眼疼、眼球高度突出、结膜水肿、视力急剧下降和眼压明显增高。眶内出血的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2小时内处置最佳。所以,术后48小时密切观察.询问患者的主诉,敷料有无渗血,绷带保持合适松紧度,如有松动或脱落现象应及时处理。按医嘱使用止血药,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
(3)上睑下垂或眼球运动障碍 应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2~6月后可以恢复,上睑下垂如仍未恢复,可考虑施行额肌提吊等手术。对儿童或年龄较小的患者,护士应指导家长定期拉开眼睑,以防止视觉剥夺性弱视发生。
(三)健康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说明,出院1周后回院复查,以后每1~2月复查1次,眼眶肿瘤患者的复查随访应该是终身的。若出现视力下降,突眼复发应及时就诊检查。积极配合化疗计划的进行。

第二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护理常规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居成人眼眶病之首。病变主要累及眼眶组织。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尽管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其疗程长,复发率较高,尚不能取得完全的功能和外观的改善。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楚,但已公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多表现为亢进,但也可低下或正常。病理改变主要为眼外肌水肿、淋巴细胞侵润、肌肉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等。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病变主要累及眼眶的横纹肌、平滑肌、脂肪组织、泪腺和结缔组织。
1.症状 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睑闭合不全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有明显的眼疼、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2.体征 眼球突出,眼睑征主要包括眼睑回缩和上睑迟落,眶周软组织肿胀,结膜水肿、充血,眼外肌肥大眼睑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及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
(二)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CT检查证实眼外肌肥大。
2.眼眶超声:显示眼外肌的肥大,眼眶脂肪垫增厚,视神经边缘重描,且向后延长等。
三.治疗原则
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暴露性角膜炎的患者应保护好角膜,及时滴眼药和涂眼膏。病变早期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眶内组织水肿和对视神经压迫为主,常用糖皮质激素全身和眼局部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症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高眶压经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视神经病变或角膜病变者可行眼眶减压术。病情稳定的眼睑、眼外肌病变可行眼睑Müller肌切除术,提上睑肌延长术。
四.护理
1.一般护理
(1)按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2)衣领、腰带不宜系的过紧,睡眠时枕头适当垫高,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以减少由头部淤血而导致的眶压升高。
(3)每天测眼球突出度为医生提供疾病发展和转归的依据。每天观察视力变化,预防出现视神经受压而延误治疗时机。
2.心理护理
(1)TAO患者由于疾病所致突眼而带来外表形象的改变,使其生理、心理受到伤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此要主动与病人沟通,减轻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
(2)由于患者缺乏防病知识,可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健康教育,举办甲状腺相关眼病知识系列讲座,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角膜护理 按眼眶肿瘤护理常规中的角膜护理。
3.治疗及药物护理
(1)全身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 ①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血糖升高、低血钾、钠水潴留、胃部不适、失眠等副作用,用药前了解患者的眼压、血压、体温、体重、血糖,有严重高血压、中等度以上糖尿病、活动性溃疡的患者,要在疾病控制后才可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②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有否胃肠道不适,定期给患者称体重,如体重突然增加考虑水肿可能,应减少水钠摄入。③每天监测血压变化。④观察患者有无欣快感.精神不安等精神症状,如有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遵医嘱用镇静剂。防止意外情况发生。⑤观察有无肌无力症状,防止低钾血症发生。⑥不可突然停药,应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这一点要向患者耐心讲解激素突然停药所造成的危害,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保护能力。⑦使用激素可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应注意保暖,病室保持空气清新,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对于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TAO患者,应配合服用放射性碘和抗甲状腺药。应向病人讲明药物的作用,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避免甲亢复发。在用药中教会病人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咳嗽、颈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用药中若出现甲状腺较前肿大,突眼加重要遵医嘱加服抗甲状腺片。
(3)眼眶减压术按眼眶肿瘤手术护理常规。
4.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分劳累,睡眠要充足。
(2)外出遇强日光照射时应佩戴墨镜,以减轻刺激症状。
(3)严格戒烟。大量研究显示,吸烟可显著加重眼病病情。并可能影响到激素和放射治疗的效果。对有吸烟史的病人,讲明吸烟对本病的危害,劝其戒烟。
(4)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饮酒。这些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5)眼睛不要过于疲劳,尤其是不要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一些患者因连夜加班工作,几天之内病情就能突然加重。
(6)眼外肌受累时,最好遮盖一只眼,以缓解症状。因为此时患者会因复视而造成头痛.行动不便。
(7)出院前一天评估患者对点眼方法以及激素类药物副作用掌握的情况,不明确的应给予指导,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8)随访。患者出院1周后复查,以后可1~2月复查1次,坚持随访,至少完成6个月随访。如果出现眼部脓性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突眼复发,应及时返院复诊。

第十章 屈光不正的护理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眼,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清晰成像,称为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

第一节 近视眼患者的护理

近视眼指眼的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近视眼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理仍在探索中。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视力:近视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下降,但近视力正常(眼底和玻璃体发生变性者除外)。
2)视疲劳和外斜视:是调节与集合平衡失调的结果。为使固有的不平衡能够维持暂时的平衡,故容易产生视疲劳。若平衡失调即产生眼位变化,表现出外隐斜和外斜视.
2.体征
1)眼球高度近视多属轴性,眼球明显变大,呈现眼球突出的状态。轴长的变化限于赤道后部。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
2)眼底低度者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可引起眼底退行性变化,有豹纹状眼底、近视弧形斑、脉胳膜萎缩甚至巩膜后葡萄肿、黄斑出血等变化。周边部视网膜可出现格子样变性和产生视网膜裂孔,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
(二)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外隐斜或外斜视检查,眼球突出度检查。
三.治疗
先经正确验光确定近视度数,再选用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有条件选择屈光手术。
四.护理
(一)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时验光配镜是保证视力提高及相对稳定的最好措施,使患者消除感觉戴眼镜影响美观的心理。
(二)指导矫正性措施 配戴框架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包括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和巩膜屈光手术。
(三)Lasik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因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目前矫正近视最有效的、最安全的手术方法,但这是在健康眼睛上进行的手术,所以患者往往期望值较高,对手术医生要求更高。因此要求我们术前必须完善各种检查,耐心回答患者的各项疑问,消除紧张情绪。
3)术前3日点抗生素眼液。每日4次。
4)术前l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
5)术日洗脸,眼部不化妆,以免影响术前眼部消毒效果;教会患者做注视训练,以便在术中与医生更好的配合。
2.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若出现流泪、畏光、眼内异物感等症状时,嘱患者不要用纸巾或毛巾直接接触眼球,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术后尽量闭目休息,不要转动眼睛或揉眼。
4)术后1周内睡觉时应戴眼罩,保护术眼,以免外力导致角膜瓣移位。
5)术后2周内洗头、洗脸时不宜将水溅入眼内;术后1月内勿游泳,不在眼部使用化妆品并避免异物进入眼内。
6)术后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的精细工作,避免长时间阅读,看电视等,以免引起视力疲劳,影响手术效果。
7)告知患者术后第1天、第10天、第1月末必须复查,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就诊。
五.健康指导:
1.营造良好的防治近视,保护学生视力的视觉环境。
2.桌椅高低要与学生身高匹配。
3.教室明亮,黑板无反光,印刷读物的亮度对比适宜,勿在阳光照射强或黑暗的地方读书写字。
4.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姿势,眼与读物要保持30cm距离,不要在乘车.走路或躺着时读书写字。
5.大力推广眼保健操。
6.注意营养,避免偏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眼和全身都能正常发育。
7.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8.高度近视具有遗传性,为了减少遗传性近视的发生,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

第二节 远视眼的护理
远视眼指眼的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轴性远视:指眼的屈光力正常,眼球前后径较正常人短。
二)屈光性远视:指眼的前后径正常,由于眼的屈光力较弱所致。其原因有:角膜或晶状体弯曲度降低;晶状体全脱位或无晶状体眼。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视力障碍:轻度远视可表现为潜伏性远视,无视力障碍,随着远视程度的增加,先表现为近视力下降,远视力仍可正常;较高度远视,则远视力、近视力均下降,视力下降程度还与年龄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关。
2)视疲劳:是远视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近距离工作时明显,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2.体征
1)内斜视:远视程度较重的幼儿,常因过度使用调节,伴过度集合,易诱发内斜视,看近处小目标时内斜加重,称作调节性内斜视。
2)眼底:视乳头较正常小而色红,边界较模糊,但视力可矫正,视野正常,称为假性视乳头炎,长期观察眼底保持稳定。
二)辅助检查
内斜视检查 , 角膜弯曲度检查,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
三.治疗原则
1.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2.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此手术对+6D以下的远视矫正效果良好。角膜接触镜适用于高度远视及不适合植入人工晶体的无晶状体眼。
四.护理
1.40岁以下者需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如果远视度数小,视力正常,患者健康情况良好,无调节疲劳症状,也无眼外肌不平衡的现象,并不需要治疗,若出现其中一种症状,都要配戴眼镜。
2.7~16岁的患儿如有视力减退、视疲劳和内斜视(包括隐斜视),即使轻度远视也应配镜矫正。
五.健康指导
1.7岁以前儿童如有轻度远视,属生理现象,无需配镜,如度数较高或有斜视,则需配镜,配镜时度数要配足,但每年应验光1次,以免过度矫正,引起人工近视。
2.向患儿家长讲解有关远视眼的知识,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未在6岁以前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容易发生屈光性弱视,这类弱视可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给予适当的视觉训练,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有条件做好儿童普查工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第三节 散光眼的护理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散光。散光的类型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曲率性散光: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由于角膜弯曲性异常所致,散光度较高;后天性多由于角膜病变所致,也可因眼内手术或眼肌手术引起。
2.屈光指数性散光:散光度数较低,见于晶状体和其它部分的屈光指数异常,如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发生水隙、羽毛状混浊,造成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都可形成散光。
二.临床表现
1.视力障碍 除轻微散光外,多数散光均有远、近视力模糊、重影、视疲劳。
2.视疲劳 在固定的距离做精细的工作时,亦可出现前额疼、斜颈等。
3.看远看近均眯眼,以起到针孔及裂隙效果,减少散光。
三.治疗及护理
1.轻度散光而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可不予矫正。
2.高度散光患者应以柱镜矫正,如不能全部矫正,可以先予以较低度数矫正,以后再渐增加。
3.不规则散光不能用柱镜矫正,可试用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4.手术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可以有效矫正散光。
四.健康指导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每次看书.看电视一小时要休息10分钟,有条件的向远处眺望。
2.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3.要及时配戴眼镜(要去专业医院验光)。
4.戴隐形眼镜镜片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问题,改掉不良卫生习惯。

第十一章 眼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第一节 点眼方法
一.药液点眼法
【目的及适应证】
1.预防或治疗眼病。
2.眼部检查前的散瞳,如验光、检查眼底等。
3.角膜、结膜表面麻醉。
【物品准备】
点眼盘、滴眼液、消毒棉签、弯盘、洗手消毒液、点眼本。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床号、姓名、药名、眼别、腕带及有效期.。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3.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向患侧倾斜,以免药物流入对侧眼,引起不良反应。评估眼部情况,棉签擦净眼部分泌物。
4.再次查对
5.操作者左手用棉签轻轻拉开下眼睑,嘱患者眼向上看,右手持眼药瓶将药液滴入结膜囊内1滴,嘱患者闭目2~3min,用棉签轻轻擦去溢出的药液。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7. 再次查对
8.整理用物,消毒液洗手,观察用药后反应,交代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眼药一人一药,专眼专用,防止交叉感染。传染性眼病患者用物单独消毒处理。
2.双眼点眼时,先点健眼,再滴患眼。滴药时,瓶口与眼睑保持1~2cm,避免污染眼药瓶口。
3.药液不可直接滴于角膜上,以免引起角膜刺激症状。混悬液用前要摇匀。
4.同时滴用数种眼药时,先滴刺激性弱、后滴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有时间间隔,不可同时滴入,一般间隔时间为10min以上。
5.正常结膜囊容量为0.02ml,故滴眼时每次1滴,不宜过多,以免药液外溢,造成浪费。
6.散瞳药应注意点眼后压迫泪囊部,以免药液流入鼻腔被吸收,产生全身毒性反应。
7.角膜溃疡、手术后患者点眼时,动作要轻,勿压迫眼球。
二.涂眼膏法
【目的及适应证】
1.治疗眼部疾病。延长各种药物在结膜囊内的停留时间,保持疗效。
2.用于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部炎症、角膜炎患者,以保护角膜。
【物品准备】
点眼盘、眼药膏、无菌棉签、无菌圆头玻璃棒、弯盘、洗手消毒液、点眼本。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床号、姓名、药名、眼别、腕带及有效期。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3.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向患侧倾斜,以免药物流入对侧眼,引起不良反应。评估眼部情况,棉签擦净眼部分泌物。
4.再次核对
5.取出无菌玻璃棒,检查有无破损,一端蘸取眼药膏少许。操作者用棉签轻轻拉开下眼睑,嘱患者眼向上看,暴露下结膜囊,涂眼药膏于下穹窿部,轻轻提起上睑,遮盖玻璃棒,嘱患者轻轻闭眼,旋转玻璃棒从颞侧轻轻抽出,同时嘱患者转动眼球,使药膏均匀扩散于眼球表面,擦净溢出药膏。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7.再次查对。
8.整理用物,消毒液洗手,交代注意事项。
附:软管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稍后仰,操作者一手用棉签轻轻拉开患者下眼睑,嘱患者眼向上注视,暴露下结膜囊,另一手持眼药膏软管直接将眼药膏挤入结膜囊内,轻轻提起上睑,嘱患者轻轻闭眼,用棉签擦净睑缘及睫毛上的眼药膏。
【注意事项】
1.玻璃棒应光滑无破损,避免损伤结膜、角膜。双眼涂眼膏时,每眼各用一个玻璃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挤眼药膏时,要注意拉开睑缘,管口不可触及眼部,更不可将睫毛粘入结膜囊内。
3.角膜溃疡、眼球穿通伤、手术后患者,操作应轻柔,勿压迫眼球。
4.眼药水与眼药膏同时使用时,应先滴药水后涂药膏。
5.眼睑闭合不全者,药膏应均匀涂满角膜。
6.要观察药物副作用,儿童涂阿托品眼膏要特别注意阿托品的毒性反应。

第二节 剪睫毛法
【目的及适应证】
内眼手术前剪睫毛,可使术野清洁,便于术中操作。
【物品准备】
治疗盘、眼科弯剪、消毒棉签、眼药膏、弯盘、洗手消毒液。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腕带,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3.患者取仰卧位。
4.评估患者眼睑皮肤有无松弛,睫毛位置和方向。再次查对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腕带。
5.将眼药膏薄薄地涂在剪刀两片刀刃上,便于粘着剪下的睫毛不致落入结膜囊内,左手持棉签以便清理剪下的睫毛。
6.嘱患者轻闭眼,剪上睑睫毛时,嘱患者向下注视,左手用棉签拉紧固定上睑缘,使上缘轻度外翻,右手持弯剪剪去2∕3睫毛长度。剪下睑睫毛时,嘱患者向上注视,左手用棉签拉紧固定下睑缘,使下缘轻度外翻,右手持弯剪剪去2∕3睫毛长度。
7.结膜囊内涂消炎眼膏,防止眨眼时短而硬的睫毛残端插到睑缘,使患者不适或疼痛。用棉签擦去眼睑残留的眼药膏。
8.再次查对。
9.整理用物,消毒液洗手。
【注意事项】
1.剪睫毛时嘱患者勿咳嗽或打喷嚏,以免损伤眼睑及皮肤。
2.剪睫毛时,动作要轻稳准,不能剪伤皮肤。
3.剪后应仔细检查结膜囊内有无睫毛残留,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4.每剪一下睫毛,需用棉签将剪下的睫毛擦拭干净,然后在剪刀的刀刃上再涂上眼药膏,继续剪时不致使睫毛落入结膜囊内。

第三节 结膜囊冲洗法
【目的及适应证】
1.眼科手术前清洁消毒结膜囊。
2.清除结膜囊内分泌物、异物。
3.中和稀释眼部有害化学物质,如眼部化学性烧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洗眼壶或冲洗用吊瓶、受水器、消毒棉签、治疗巾、弯盘、冲洗液(生理盐水、3%硼酸液、2%碳酸氢钠液等)。根据需要备表面麻醉剂(1%地卡因或倍诺喜)。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腕带。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3.查看眼部情况,有分泌物及眼膏者用棉签轻轻擦去。必要时患眼点表面麻醉剂1次。
4.再次核对。
5.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并向冲洗侧略倾斜,将治疗巾铺于洗眼侧颈部,患者取坐位时受水器紧贴患眼面颊部,仰卧位时受水器紧贴患眼颞侧,由患者自持受水器,以接受流下的液体。
6.嘱患者轻闭双眼,操作者持洗眼壶先或冲洗用吊瓶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使患者适应。
7.用拇指、食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充分暴露球结膜、结膜囊,一边冲洗,一边嘱患者向各方向转动眼球。冲洗上穹窿时,嘱患者向下注视,翻转上眼睑,冲洗下穹窿时,轻牵下眼睑,使结膜囊各部分充分暴露,彻底冲洗。
8.冲洗毕,除去受水器,用消毒棉签擦干眼睑及周围皮肤。嘱患者保持眼部清洁。
9.再次查对。
10.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说明冲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11.整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
【注意事项】
1.一般冲洗,压力不宜过大,距离眼球3~5cm,切不可直接冲在角膜上。若有角膜溃疡及受伤较重者勿压眼球。
2.冲洗液温度为18~20℃,冬季可加温到32~37℃。
3.若有泪囊炎者,应先压迫泪囊,将脓液排出后再冲洗。
4.小儿假膜性结膜炎的眼部冲洗,要先用蘸生理盐水的棉签抹去假膜后再行冲洗。
5.化学烧伤的患者,冲洗时压力宜大,距离眼部8~10cm,先把各种固体物质取出,再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上下眼睑充分暴露睑结膜及穹窿结膜。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6.眼球穿通伤及深层角膜溃疡患者禁忌冲洗。

第四节 泪道冲洗及探通法
一.泪道冲洗法
【目的及适应证】
1.通过冲洗了解泪道畅通情况,判断有无炎症、狭窄、阻塞及阻塞部位,以协助诊断。
2.泪囊炎患者借以清洗脓液及注入药物。
3.内眼手术前常规冲洗。
4.泪道手术前后常规冲洗。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泪道冲洗针头、泪点扩大器(必要时用)、受水器、5ml注射器、弯盘、表面麻醉剂、生理盐水、抗生素眼药水、笔、记录单。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腕带。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然后将浸润表面麻醉剂的棉签,置于上、下泪点之间,嘱患者闭眼5-7min。
4.再次查对。
5.嘱患者自持受水器紧贴冲洗侧面颊部,操作者左手拇指轻拉下睑,充分暴露下泪小点,嘱患者向上看,右手持抽好无菌药液的泪道冲洗针,垂直插入下泪小点1~1.5mm,再自水平方向转向鼻侧沿泪小管进入5~6mm,触达骨壁后稍退1~2rnm,左手固定针头,右手缓推冲洗液,取坐位的患者嘱其头稍向前倾,观察冲洗液是否从鼻孔或咽部流出,根据流出液多少、推注冲洗液有无阻力判断通畅情况。
6.冲洗完毕,点抗生素眼水。
7.再次查对。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说明冲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9.整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
10.记录冲洗结果。若泪道通畅时,药液自鼻孔流出或经后鼻孔入咽部;若药液自原泪点溢出,表明该泪小管阻塞;再自上泪点进行冲洗,记录为上、下泪小点冲洗均原返或下泪点冲洗原返,上泪点冲洗通畅;若只有少量药液流入咽部,大部分药液自上或下泪点溢出,表明泪道狭窄;若针从下泪点进入而上泪点有药液溢出,表明鼻泪管阻塞;若针头达不到骨壁且有逆流,表明泪总管阻塞。
二.泪道探通法
【目的及适应证】
1. 扩张因炎症所致的鼻泪管狭窄和阻塞。
2. 帮助诊断泪道阻塞的部位。
3.常用于新生儿泪囊炎。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泪道冲洗针头、各型号探针、泪点扩大器(必要时用)、、受水器、棉签、5ml注射器、弯盘、表面麻醉剂、.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1%麻黄素(必要时用)、笔、记录单。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腕带。执行患者告知制度,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然后将浸润表面麻醉剂的棉签置于上、下泪点之间,嘱患者闭眼5-7min。
4.再次查对。
5.操作者左手拇指或食指拉开下睑,充分暴露泪小点,嘱患者向上看,先用泪点扩大器扩张泪小点,再选用合适型号的探针,垂直插入泪小点l.5~2mm,再自水平方向转向鼻侧沿泪小管进针,此时宜用左手拇指拉紧下睑皮肤向颞侧,使泪小管紧张拉直,以免损伤泪小管。当探针进入约10mm触至骨壁时,表明探针已进入泪囊,即把探针贴眶缘向上作90°转动,垂直向后下缓慢轻加压力插入,深度一般以心状柄位于眉弓处为宜,留针15~30min。
6.拔针时,用手指压住泪囊部,然后敏捷地拔出探针,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注入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u+1%麻黄素0.5ml。
7.再次查对。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说明冲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9. 整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
10.详细记录探通情况及探针型号。
【注意事项】
1.冲洗或探通泪道,操作时动作宜敏捷,.轻、巧、稳、准,避免刺伤角膜、结膜。
2.进针若遇阻力,不可强行推进。探针进入泪囊,在转动时应保持探针不后退,以免损伤泪小管或形成假道,若发现假道形成,立即停止操作。
3.一般避免反复冲洗,防止粘膜损伤或水肿。
4.冲洗过程中若出现皮下水肿,应立即停止冲洗并嘱患者用手按摩,严重者可热敷,根据情况给予消炎处理。
5.泪囊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可先用抗生素药液将脓液冲出,消炎后行泪道探通,然后注入抗生素眼膏。
6.婴幼儿冲洗时由助手妥善固定头部,确保安全。冲洗针头可选用5号直冲式探针,以免反复操作造成泪小管及泪道损伤。

第五节 结膜下注射法
【目的及适应证】
1.将药液注射于结膜下,提高药物在眼内的浓度,增强药物作用,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治疗眼部疾病。
2.手术后预防感染
3.眼球手术的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
治疗盘、无菌注射器、5号针头、棉签、眼垫、胶布、表面麻醉剂、注射用药、弯盘、抗生素眼膏。必要时备开睑钩。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腕带、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3.评估眼部结膜情况,棉签擦净眼部分泌物,注射部位应选择避开大血管及手术切口,以免引起结膜下出血。
4.协助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向患侧倾斜,按点眼药法给患者点表面麻醉剂2次。
5.再次查对。
6.操作者右手持抽好药液的注射器,左手拇指或食指拉开眼睑(必要时用开脸钩),嘱病人向下方或颞上注视,将针头与睑缘平行,距角膜缘5--6mm处,针头斜坡面向下,背离角膜进针,针头挑起注射部位结膜,缓慢推注药液,结膜下药液小泡形成,平行拔针。
7.再次查对。
8.注射毕,遵医嘱眼部用药,盖眼垫包眼。
9.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协助其恢复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指导患者配合注射,嘱患者不能转动头部和眼球,以免损伤眼球。
2.注射部位可选择穹窿结膜和球结膜,注射时,针头不能朝向角膜或距离角膜太近,以免发生危险。
3.操作轻稳,勿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巩膜。
4.角膜溃疡患者,勿压迫眼球,以免穿孔。若有眼球震颤,麻醉后可用固定镊固定眼球再行注射。
5.多次注射时可更换注射部位,以免瘢痕粘连。
6.操作中应注意观察进针是否顺利,注意倾听患者感受。
7.注射后应注意观察有无结膜下出血、结膜脱垂至眼睑外等,必要时给予眼垫遮盖。

第六节 结膜结石剔除术
【目的及适应证】
1.剔除结膜结石,减轻不适感,避免引起角膜擦伤。
2.适用突出于结膜表面引起异物感的结膜结石患者。
【物品准备】
治疗盘、5号一次性注射针头、消毒棉签、抗生素眼膏、表面麻醉剂、弯盘。必要时备洗眼壶、受水器。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结石部位,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嘱患者取仰卧位,评估眼部结膜情况,棉签擦净眼部分泌物,滴表面麻醉药2~3次。
4.再次核对医嘱,确认患者姓名、眼别。
5.左手翻转眼睑,暴露睑结膜,嘱患者向手术眼睑反方向注视,右手将针用针头将突出结膜表面的黄色小颗粒轻轻挑出,同时取棉签擦去血迹。
6.术毕,涂抗生素眼膏。另取棉签轻柔眼睑,促使眼膏溶化。再次核对
7.协助患者下床,交代注意事项。
8.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突出结膜表面的结石较多时,应分别剔除。先剔除大而突出表面的结石,以免损伤太多的结膜组织。
2.不突出结膜表面的结石,不易剔除。
3.针头斜坡面向上,纵行挑开睑结膜上的结石,可减少出血。
4.使用开睑拉钩,可充分暴露穹窿部并有减少出血的作用。

第七节 球后注射法
【目的及适应证】
1.药物直接作用于球后组织,以达到扩张血管、降低眼压、术前麻醉和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2.适应于睫状神经节的麻醉,眼底病的治疗和发作期青光眼的止痛。
【物品准备】
治疗盘、球后注射器一个、棉签、无菌纱布一块、安尔碘消毒液、注射药物、弯盘。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腕带、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3.嘱患者取仰卧位,用安尔碘消毒下睑缘至眶下缘附近的皮肤2遍。
4.再次核对医嘱,确认患者姓名、眼别、腕带、药名及用药方法。
5.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顶侧,嘱患者向鼻上方注视,左手持一根消毒棉签压眼眶边缘的皮肤,右手持装有药液的球后注射器,在眶下缘中外的1/3交界处进针。针头垂直进入皮下1~1.5cm后,再将针头斜向鼻上方,向眶尖方向继续进针。进入3~3.5cm时,有落空感,反抽注射器无回血,缓慢推药。推完药后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右手缓慢拔出针头。嘱患者闭眼,并盖消毒纱布,用手掌根部轻压眼球5min,使药液迅速扩散,并防止出血。
6.再次核对。
7.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消毒皮肤时,棉签蘸取2/3药液即可,不能过湿,避免消毒液进入结膜囊内。
3.操作者要了解球后注射器的长度,进针深度不宜超过3.5cm。
4.进针过程中如有明显抵抗感,不能强行进针,以免刺伤眼球。
5.反抽注射器有回血时,应立即拔针,用纱布间歇压迫止血。如未出现眼球突出,可再次注射。如出现眼睑绷紧,睁开困难,眼球逐渐突出,运动受限,则为球后出血,应单眼加压绷带包扎。2~3天后再考虑球后注射。
6.注射后,患者出现复视或瞳孔散大的现象,可能与药物刺激有关,一般在4个小时后,以上症状即可消失

第八节 角膜异物剔除术
【目的及适应证】
1.及时剔除角膜异物,防止继发感染。
2.适用于附着或嵌在角膜上皮或浅层的异物。
【准备用物】
治疗盘、一次性5号直针头、消毒棉签、胶布、无菌敷料两块、装有生理盐水的洗眼壶、受水器、皮肤消毒剂、表面麻醉药、无菌生理盐水1支、抗生素眼膏、弯盘。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异物位置。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4.再次查对医嘱,确认患者姓名,眼别.
5.滴表面麻醉药3次,冲洗结膜囊,观察异物是否冲掉。
6.冲洗不能去掉异物时,可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异物上做水平擦过或左旋转动作。
7.用上法仍不能去除异物,操作者带放大镜或在裂隙灯下,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嘱患者注视某一方向,用一次性5号针头从异物边缘轻轻进入角膜表层组织,针头与角膜成15°角,将异物由上向下轻拨取异物。剔除方向向靠近异物的角膜缘,剔除后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湿棉签擦去异物。
8.术毕,再次查对,涂抗生素眼膏,消毒眼周围皮肤,用无菌敷料包扎患眼。嘱患者24小时候方可去掉眼垫,如仍有疼痛,应立即就诊。
9.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剔除异物最好使用焦点光线照明及双目放大镜。若取细小异物或锈环,应在裂隙灯下操作。
3.操作时,操作者要心细,谨慎,动作要轻,准确,避免损伤正常的角膜组织。
4.有锈环时,用针尖或异物铲将其轻轻刮除,务求彻底干净。锈环较深,祛除困难,不宜勉强刮除,可待1~2天铁锈周围组织坏死,刮除就较容易。可减少对角膜组织的破坏。
5.多发性角膜浅层异物,可分期取出。
6.深层异物应在手术室显微镜下手术取出,防止角膜穿孔,异物进入前房。

第九节 电解睫毛技术
【目的及适应证】
1.破坏毛囊,使之不能再生。
2.去除不伴有睑内翻的少数倒睫患者。
【物品准备】
治疗盘、睫毛电解器、无菌睫毛镊、5ml无菌注射器、消毒棉签、生理盐水棉球一个、电解针一根、安尔碘消毒液、1%利多卡因一支、抗生素眼水或眼膏、弯盘。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倒睫的位置。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仰卧位。
4.再次查对医嘱,确认患者姓名、眼别、倒睫的位置。
5.消毒睑缘皮肤,在倒睫的附近进行皮下浸润麻醉。
6.电解器的正极,加垫生理盐水棉球后至于患者颊部,负极更换电解针。左手指推开眼睑固定于眶缘并使缘翘起,右手持负极的电解针沿着睫毛方向垂直插入毛囊根部约2~3mm深,接通电源10~20s,待针周围出现小气泡时,拔针,关电源。
7.用睫毛镊子轻轻拔出睫毛,涂眼药膏。再次查对
8.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电解针的方向应紧贴倒睫的根部向毛囊方向刺入,否则睫毛仍有再生的可能。
2.若睫毛不易拔出,可能为睫毛根部未完全破坏,需再次进行电解。
3.操作前检查电解器连接是否正确,功能是否正常。
4.电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睑缘烧伤。
5.睑内翻或者倒睫数目多时不易电解,可行内翻矫正术。
6.电解内眦部倒睫时,注意不要损伤泪点。

第十节 沙眼压榨术
【目的及适应症】
沙眼的颗粒多而广泛,行压榨术使之破坏形成瘢痕,从而缩短病程。
【物品准备】
治疗盘、无菌滚轴镊子、线状刀、注射器、生理盐水棉球、棉签、无菌纱布、洗眼壶、受水器、抗生素眼膏、1%利多卡因、弯盘。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部位。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平卧位。
4.再次查对医嘱,确认患者姓名、眼别、部位。
5.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结膜表面麻醉2~3次。
6.翻开眼睑在穹窿部结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1ml。
7.左手翻开患眼上睑,右手持线状刀,将上睑颗粒逐个挑破(包括内眦及半月皱襞处)。再以滚轴镊子夹住眼睑及穹窿部结膜(一叶放穹窿部、一叶放睑结膜处)反复滚拉,挤按,将内容物全部挤出为止。
8.以生理盐水棉球擦去压出的内容物。再次查对。
9.术毕涂抗生素眼膏。嘱患者闭眼,轻压3~4分钟,防止出血,一般不包扎。
10.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滚动镊子反复滚拉时,不要用力过重,以免撕破结膜。
2.挤压时,勿伤及角膜,嘱患者眼球向相反方向看。
3.角膜或结膜有急性炎症时禁忌。

第十一节 眶上神经封闭技术
【目的及适应症】
1.眶上神经的阻滞麻醉,局部用药。
2.适应于上睑手术麻醉,眼眶神经痛等。
【物品备注】
治疗盘、5ml注射器、4~5好直针头、棉签安尔碘消毒液、注射药物、弯盘。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药名、剂量、用药方法。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平卧位。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眼别、药名及用药方法。
5.常规消毒皮肤。
6.在眶上缘内1/3眶上切迹周围处与皮肤垂直进针约2cm,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1-1.5ml的1/2,再拔出针1cm后,将剩余的药物完全注入。
7.注射完毕,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再次核对
8.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选择部位要准确。注射时、针头紧贴眶缘、不可过深、以免损伤眼球组织。

第十二节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法
【目的及适应症】
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物品准备】
治疗盘、2ml注射器、4~5号直针头、砂轮、棉签、安尔碘消毒液、弯盘。
【操作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药名、剂量、用药方法。执行患者告知制度,询问过敏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坐位或平卧头侧位(头侧向患眼反方向)。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眼别、药名及用药方法。
5.在患侧太阳穴处常规消毒皮肤。
6.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距外眦部旁开2cm处,呈30~40度角行皮下注射。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针眼5分钟,防止出血。
7.再次核对
8.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注射部位选择要准确,注射过深易引起血肿,注射过浅药物不易吸收,并加重疼痛。
3.有过敏史、脑出血、眼出血急性期禁用。

第十三节 眼内异物铅环定位技术
【目的及适应证】
确定异物在眼球内的位置
【物品准备】
治疗盘、消毒铅环、铅环定位手术包(内有洞巾、开睑器、结膜针、缝线、弯盘、纱布、有齿镊、持针器)、无菌手套、治疗碗、棉签、胶布、受水器、安尔碘消毒液、5ml注射器、5号针头、2%利多卡因1支、表面麻醉剂、生理盐水、抗生素药膏、。
【护理配合】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核对并确认患者姓名、眼别、腕带。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取仰卧位,滴表面麻醉剂1~2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4.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ml,在患者眼球3点.9点两处分别行结膜下注射,嘱患者闭眼5分钟。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眼别、腕带。
5.用安尔碘消毒手术区域,操作者打开手术包,戴无菌手套,为患者铺洞巾,暴露术眼,将缝线穿于结膜针备用。
6.用开睑器撑开眼睑,操作者左手持有齿镊,夹起3点处角膜缘结膜,右手持持针器,平行角膜缘缝一针,缝线留约10cm长备用。同法在9点处缝针留线备用。、
7.铅环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后,把缺口处对在患者眼球4点方位,分别穿入预留缝线,结扎成活扣,剪除多余线头,去除开睑器。再次核对。
8.整理用物,消毒液洗手,协助患者拍片。
9.拍片确定异物位置后,可拆除铅环,用抗生素眼膏点眼,包扎术眼。
10.整理用物,消毒液洗手。
【注意事项】
1.操作时动作宜轻柔,注意保护角膜,缝线及铅环不要在角膜上摩擦,以免造成角膜损伤。
2.缝线打结要紧,以免铅环脱落或移位。


第十二章 眼科检查

第一节 眼科常规检查
一.中心视力检查法
(一)远视力检查法
【目的】
测定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测定5m或5m以外的视力,对临床诊断有特别重要意义。
【用物】
国际标准视力表、一次性遮眼板、指示棒、手电筒。
【方法】
1.检查前首先向患者介绍视力表的结构及检查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
2.嘱病人坐于距视力表5m的转凳上,或在2.5m处放平面镜,视标置于被检查者对面,被检查者的视线与视力表的1.0行平行。
3.两眼分别检查,先右眼后左眼。嘱患者用遮眼板轻轻严密遮盖左眼,受检眼平视视力表。
4.检查者手持指示棒指着视力表的视标,从上至下,受检者说出或用手势表示“E”字行视标开口的方向,把说对的最小视标一行的字号记录下来。视力不能辨认0.1者,让被检者逐步走近视力表,直至认出0.1视标为止。例如距离3m时才能看清0.1,则视力为3∕5×0.1=0.06。或按下列公式计算其视力,视力=〔被检者所在的距离(米)∕5m(背光而坐)〕×0.1。
指数:如走到视力表1m处仍不能识别0.1视标者。则检查指数。被检查者背光而坐,检查者展开手指,置于被检者眼前,从1m开始,逐渐移近,直到能正确辨认为止,并记录该距离。例如在30cm处能说出指数,则视力=指数/30cm(或V=FC/30cm);
手动:如指数在5cm处仍不能识别,则检查手动。检查者的手在被检者眼前左右摆动,并问其能否看到手动,如能看到,连同距离做记录。例如视力=手动/20cm(或V=HM/20cm);
光感:如果眼前手动不能识别,则检查光感。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受试眼,另眼则严密遮盖不让透光,测试患者眼前能否感觉光亮,看见光者,记录视力为光感(LP)。不能看到光亮者,记录无光感(NLP),并记录看到光亮的距离、一般到5m为止。
光定位:对有光感者还要检查光源定位。嘱患者向前方注视不动,检查者在受试眼1m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变换光源位置,用“+”、“-”表示光源定位的“阳性”和“阴性”。
5.用同一方法检查右眼。
6.检查完毕,记录检查结果与日期。
【注意事项】
1.视力表的设置应符合要求。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或用灯光照明的地方。
2.检查前应将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取得配合。
3.检查视力棒应有黑色头的指示标记,便于患者辨认。
4.戴镜者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眼镜的矫正视力。
(二)近视力检查法
【目的】
1.大致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
2.比较正确地评估患者的活动和阅读能力。
【用物】
标准近视力表、一次性遮眼板。
【方法】
1.检查前首先向患者介绍视力表的结构及检查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
2.在充足的照明下,将近视力表置于患者眼前30cm处,能辨认1.0行即为正常近视力,同此法检查左眼。
3.如果近视力很差,可改变距离,直到获得最佳测量结果。记录视力并标明实测距离。
【注意事项】
检查视力必须测量远、近视力。对屈光不正患者可以大致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比较正确地评估患者的活动和阅读能力。
二.眼压测量法
【目的】
通过测量眼压,可明确诊断,了解眼压变化,以便正确地制定治疗方案与估计预后。
(一)指测法
是最简单的定性估计眼压方法。需要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测量时嘱咐患者两眼向下注视,检查者将两手食指尖放在上眼睑皮肤面,两指交替轻压眼球,像检查波动感那样感觉眼球的张力,估计眼球硬度。记录时以Tn表示眼压正常,用T+1~T+3表示眼压增高的程度,用T-1~T-3表示眼压降低的程度。
(二)眼压计测量法
眼压计分为压陷式(如Schiotz眼压计)、压平式(Goldmann)两类。
Schiotz眼压计:是用一定重量的眼压测杆使角膜压成凹陷,在眼压计重量不变的条件下,压陷越深其眼压越低,其测量值受到眼球壁硬度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
Goldmann压平眼压计:是测量眼内压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眼角膜压平的外力大小来决定的。
1.Schiotz眼压计测量法
【用物】
眼压计(1套)、乙醚、棉签、表面麻醉剂(0.5%地卡因或倍诺喜)、抗生素眼药水、换算表、记录用具。
【方法】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3)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松开领扣。评估眼部情况、棉签擦净眼部分泌物,滴0.5%地卡因溶液2次,充分麻醉角膜。
4)检查眼压计的灵活及准确性,在试板上指针是否指零,用乙醚棉签擦拭底板待干。
5)测量时,嘱患者抬起手指注视固定眼位,使角膜恰在水平正中位。操作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固定于眶缘上,可使眼球不受压,右手拇指、食指持眼压计把柄,将眼压计足扳垂直于角膜正中心,同时观察指针的刻度,每眼连续测2次。如指针小于2或3时,更换7.5g砝码,若仍小于3时,再更换10g砝码,一般先右后左。若须重新复核,中间相隔1s为宜。以分数记录,然后查换算表,记录实际眼压以kPa(mmHg)表示。
6)测量完毕,滴抗生素眼药水。如有角膜上皮损伤者,涂眼膏,并加盖敷料。眼压计用75%酒精擦拭或火焰消毒后放回原处备用。
7)整理用物,消毒液洗手。
【注意事项】
1.测量前眼压计必须消毒、校正。
2.麻醉要充分,操作稳、准、轻。分开上、下眼睑时,勿压迫眼球。
3.测量前将泪液擦净。眼压计在角膜上勿停留时间过长,一般为0.7~0.9s为宜。
4.先测右眼,后测左眼。测量时眼压计足板不要在角膜上来回移动,不宜连续反复测量,以免损伤角膜上皮及影响眼压的准确性。
5.测量时,患者注视目标勿过近,因可使睫状肌收缩造成C值增高,眼压下降。
6.角膜有损伤、溃疡或患有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眼球震颤以及小儿或成人不能合作的患者,均不宜用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
7.存放眼压计时,一定放在盒的凹槽内。勿使指针受压变形,擦净管腔内液体,避免锈蚀。
8.传染性眼病者测量完毕,将眼压计清洁消毒后再行使用。
2. 非接触式眼压计
其原理是利用可控的空气脉冲,其压力具有线性增加的特性,使角膜压平到一定的面积,通过监测系统感受角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并记录角膜压平到某种程度的时间,将其换算为眼压值。其优点是避免了眼压计接触角膜引起交叉感染。缺点为所测数值不够准确。
三.色觉检查法
【目的】
测定眼辨色能力。
【用物】
色盲本、记录用具。
【方法】
1.执行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
2.在自然光线照明下进行。
3.被检查眼距离色盲本读距为0.5m,让被检查者在5s内读出色盲本上的数字及图案。
4.对照表内所附说明书,判定为何种色盲或色弱,并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
1.光线要充足,但不要直接在日光或照明下进行。
2.色盲本勿在阳光下曝晒,以免退色。
3.读字时间不能超过8s,一般一次检查完毕。

第二节 眼科专科检查
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目的及适应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诊断眼底疾病、指导激光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影像学诊断工具。适应于眼底血管循环障碍、出血、炎症渗出、肿瘤以及所有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的疾患。
【护理配合】
1.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检查方法基本相似,只是造影剂不同在眼底分辨率的部位不同。现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为例。
2.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心电图、尿常规。
3.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前房浅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宜做此检查、对有严重过敏史者应慎做造影。
4.双眼充分散瞳。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每10分钟一次,共4次。
5.做荧光素钠过敏试验。将20%荧光素钠0.25ml用等渗盐水稀释至5m缓慢注入肘前正中静脉。观察5~15分钟,如有不良反应,应维持静脉通道。
6.患者坐在眼底照相机前,调整适当位置,固定好头部。
7.将抽好的20%荧光素钠3ml在5秒内快速推入肘前正中静脉,观察1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拔针。
8.开始注射时即计时。在前30秒内每秒拍摄1~2张,30秒后至1分钟,可每秒拍摄1张。然后连续拍摄对侧眼数张。一般拍摄7~9个视野。
【注意事项】
1.少部分患者注射荧光素钠在1分钟内出现一过性恶心、甚至呕吐。嘱患者作张口深呼吸。经1~2分钟后症状消失,可继续进行拍摄。
2.如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甚至发生晕厥、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拍摄。扶患者平卧,立即进行抢救。
3.造影室应备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
4.体质差或全身性疾病情况不稳定患者应暂不做此项检查。
5.造影剂可使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大小便发黄,24小时可基本排空。嘱患者造影后多饮水,可加快药物排出体外。
二.Schirmer氏泪液试验法
【目的及适应症】
检查泪液分泌量是否正常。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泪液分泌障碍的检查。
【检查方法】
1.可用带有荧光素钠标示线的标准滤纸,滤纸长35mm,宽5mm。折叠其上端的5mm。
2.以左手食指向下牵拉患眼下睑中央,嘱患者向上看,将折叠的条状滤纸上端夹在下睑内1/3结膜部,另一端悬垂与下睑之外。
3.嘱患者轻闭双眼,5分钟时取出滤纸,2分钟后观察浸润的长度。
4.记录在病历本上,记录方法如OD10mm/5min OS 5mm/5min,并签名。
5.结果:滤纸被泪液浸湿10-25mm,则表明泪液分泌量正常;少于5mm,则表明泪液分泌减少;大于25mm者视为分泌量过多。
【注意事项】
1.滤纸应避开角膜,否则刺激角膜影响结果。
2.试验前不点任何眼药。
3.若流泪的患者应先擦干泪液。
4. 睁眼时生理泪液流量为闭眼的两倍,因此,受检者应轻轻闭目。
三.眼球突度测定法
【目的及适应症】
检查眼球突出度。正常人的眼球突出度为12~14mm,两眼相差一般不超过2mm。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眼球突出的检查。
【检测方法】
1.Herlel氏眼突计检查法:将量器的两个支脚放在眼眶外缘前脊上,检查者在被检眼之正前方观察,令患者向正前方凝视,从反光镜中读出角膜前极在标尺上的毫米数。记录在病历本上。
2.记录方法: 100mm
13mm>————<13mm
右 左
【注意事项】
1.两个支脚放在两眼眶外缘前脊上,不可过紧或过松,否则有误差。
2.检查者双眼与被检查眼在同一水平位置。
3.记录时标明左右眼。

 

参考文献:
[1] 吴素虹.主编 临床眼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度淑新.主编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3] 黄金 , 姜冬九.主编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韩杰. 主编 眼科临床护理手册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 韩杰,张洪君.主编 实用眼科护理及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6] 赵堪兴,杨培增.主编 眼科学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吴中耀. 现代眼肿瘤眼眶病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8] 肖利华.眼眶手术学及图解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赵会芬,王连荣. 眼眶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35-336.

 




上一篇: 《眼科疾病》常见的眼科疾病预防及治疗

下一篇: 《眼科疾病用药》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

网友评论

共有人参与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共有人参与  评论(查看)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

  1. 0
  2. 1
  3. 2
  4. 3
  5. 4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有效地预防矫正近视努力使所有儿童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