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眼睛上的疾病中医方法治疗大全 博裕堂

2018-07-24 11:19:11 

来源:本站

人参与

条评论

 在古代,可能没有明确的眼科,时至今日,中医眼科学已经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世人皆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这扇心灵之窗却时常会因为眼疾而失去本来该有的澄明。面对眼疾,如何让我们的心灵之窗恢复该有的明亮呢?现在为您讲解14种眼科疾病内治法。

治法是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是组方用药的章法,它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辨证的核心是分析病机,论治的关键是确定治法。理法方药,法包含治法,是连接理(病机)和方药的桥梁,只有治法和病机一致才能做到方证相应。临证之时应该谨守病机,分清标本缓急,遵循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拟定治法,目前眼科临床常用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五轮辨证)和精气血津液辨证,针对这些辨证方法而有相应的证候病机,眼科常用治法分述如下。

一、疏风清热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风热为患的眼病。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病突然,胞睑红肿,刺痒疼痛,羞明流泪,眵泪胶黏,白睛红赤,黑睛星翳,瞳神缩小,眉棱骨痛,目珠斜视等。全身可见恶风发热,口渴咽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也可用于撞击伤目、真睛破损等辨证为风热外袭的眼病。

2.常用方药

本法应用辛凉发散、疏风解表药等组方,发挥疏风清热作用,如蔓荆子、菊花、薄荷、荆芥、防风、前胡、柴胡等。风性善行而速变,风热为患有风重于热或热重于风的区别,临床表现有目痒、目痛、目赤、目肿胀等不同的主症,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疏风清热方剂的运用也要有所选择。常用方剂有金液汤、驱风散热饮子、羌活胜风汤、银翘散等。

2c36c34945059cbada5f58f4aa11c219_u=948826725,1078715880&fm=27&gp=0.jpg

 

了解自动梅花针中医家庭疗法治疗近视眼的详情

点击进入

二、祛风散寒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风寒为患的眼病。外感风寒常表现为起病急骤,眼痛流泪,不能睁眼,泪液稀薄,眉棱骨痛等。全身可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鼻塞流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等。

2.常用方药

本法应用辛温解表药组方,发挥祛风散寒作用,如麻黄、桂枝、羌活、白芷、辛夷等。临证时,应根据寒邪轻重、有无夹湿进行加减。同时,可结合经络辨证选用祛风止痛药,如前额头痛,选用白芷;头顶疼痛,选用藁本;两侧头痛,选用柴胡;眉棱骨痛,可重用羌活;川芎为治疗头痛、眼胀要药,可配伍使用。常用方剂有四味大发散、明目细辛汤、除风汤等。

三、泻火解毒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火热毒邪所致的实热证眼病。火毒致病常表现为头目剧痛,畏光流泪,胞睑红肿,眵泪胶黏,溃烂生疮,白睛混赤,黑睛溃陷,黄液上冲,瞳神紧小或散大,眼内出血,突然视物不见,目珠突起,转动受限等。全身可见口干口苦,烦热,口渴喜冷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实热之证。

2.常用方药

外感六淫、六气化火,五志过极、气郁化火,以及脏腑功能失调,邪郁化火,皆为本证常见病因,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毒为火之盛。《儒门事亲》强调目不因火不病,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火邪致病的普遍性,泻火解毒是眼病的重要治法,本法应用寒凉清热药组方,发挥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如银花、连翘、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山栀、龙胆草等。

四、祛湿法

1.常见证候

本法适用于湿邪外侵或湿浊内生所引起的眼病,临床常见胞睑水肿,睑重难睁,睑缘湿烂,胞内粟疮,白睛污黄,眵泪胶黏,黑睛雾状混浊色灰白,翳如虫蚀,视物变形,眼底可见渗出、水肿等。全身可见体倦身重,头重如裹,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闷食少,腹胀便溏,苔滑或厚腻,脉滑等。

2.常用方药

本法是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祛风胜湿或温阳利水等药物组成方剂,如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瞿麦、防己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有外湿和内湿之分,皆可随经络上犯于目而发病。外湿可由居处潮湿、气候湿热等引起,外感湿邪常可夹风、夹寒;内湿不化可聚而为痰,湿浊久郁可化热、化火,其临床症状各异,选方用药也各有所偏重。

湿邪夹风者,症见胞睑湿痒,或胞生粟疮,眵泪黏腻,涩痒不止,可兼见首如裹,身困倦怠,宜用祛风胜湿法,常用方剂为羌活胜风汤、正容汤等。湿与热并者,若上攻胞睑,症见胞睑红赤湿烂;若上攻睛珠,则致白睛污黄带红,或黑睛溃烂,眵泪胶黏或痛涩不舒,兼见胸闷心烦,口渴但不多饮,大便溏而不爽,苔黄腻,脉滑,宜用清热除湿法,常用方剂为抑阳酒连散、除湿汤等。

内湿常由各种原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停滞所致。清者为液、浊者为痰。痰湿互结者,症见胞生痰核,眼前如黑花飘舞,云雾移动,或眼底病有渗出,苔厚腻,脉濡滑,宜用化湿祛痰法,常用方剂为三仁汤、二陈汤等。若郁而化火者,方用化坚二陈汤、温胆汤等。

脾虚气弱者,症见眼睑虚浮,不欲睁眼,或眼底有水肿、渗出且难于吸收,可兼见面黄倦怠,身乏胸闷,少气懒言,大便溏泄等,舌淡苔白,脉弱,宜用健脾化湿法,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神效黄芪汤等。寒湿为患者,症见白睛有淡红结节,压之疼痛,经久难愈,或视物昏蒙,视瞻有色,兼见头目昏沉,四肢不温,身寒畏冷,舌淡苔滑,脉沉缓,宜用温阳利水法,常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

总之,湿之形成归咎于肺、脾、肾、膀胱及三焦功能失常,因此祛湿亦有三条去路:一是利用发散微汗的药物,使湿从上焦、肌肤祛除;二是利用芳香辛燥药物,从中焦化湿;三是利用淡渗利湿药,使湿从下焦,主要是使水湿之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此外,湿性重浊黏腻,易于阻碍气机,故常常配伍健脾理气药、温阳化气药,以达到行气祛湿化痰的目的。祛湿化痰药久用又有耗液伤津之弊,养阴药亦易留湿,临证时当处理好养阴与祛湿的关系。

五、滋阴润燥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阴虚燥热证眼病。燥证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内干涩,白睛、黑睛干燥,甚则黑睛星翳,畏光。全身可见鼻咽干燥,干咳少痰,五心烦热,消渴,大便燥结,舌质红少苔,脉细等。

2.常用方药

燥为阳邪,其性干燥,易伤津耗液,叶天士认为“燥为干涩不通之疾”,有内伤、外感之别。外燥由久晴不雨或秋燥伤人所致,内燥可因血虚、阴津亏虚,以及久病劳损等消灼津液,致津液亏损。本法用甘寒质润药物组方,发挥滋阴清热润燥作用,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龟板等。但针对不同的病因,治法、选方亦有不同,外燥以轻宣,如杏苏散、清燥救肺汤,内燥以滋阴,如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玉女煎等。

六、益气养血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所致眼病,多为慢性内外障眼病,而兼有气血不足的全身症状者,如眼胞重坠、久视眼胀、黑睛陷翳日久不愈;或外观端好,目无神采,视物昏蒙,视盘苍白、视网膜出血、黄斑出血等。全身可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动则汗出,面色少华,心慌心悸,爪甲淡白,舌淡,脉虚等。

2.常用方药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不能生血、血行无权,血虚气无所附。因此,若素体虚弱,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虚损,气血两伤,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等均可致气血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病。因气血相依,关系密切,故益气与养血往往同用,但根据气血偏虚程度的不同,要有所侧重。如睁眼乏力,常欲闭垂,舌淡脉虚者,偏于气虚,应以益气为主;若因失血或久病,头晕眼花,不耐久视,眉棱骨痛,心悸失眠,多梦易醒,舌淡脉细者,偏于血虚,应以养血为先。本法用甘平性微温之补血与补气药物组方,共奏益气养血之功,如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当归、熟地、白芍、制首乌、阿胶等。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七、益气升阳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所致的眼病。气虚下陷者常见胞睑下垂,视一为二,夜盲,视野缩小,青盲等。全身可见神疲乏力,头晕面白,脘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弱等。也可用于眼外伤、眼球内异物由于眼压过低不能手术者。

2.常用方药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健脾益气是关键,常用甘平性温和辛散微寒药物同用组方,发挥益气升阳作用,如黄芪、葛根、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等。应用时要注意用药的配伍,在健脾的基础上加升麻、柴胡升举阳气,或配蔓荆子、防风、羌活升散,亦能起到升清明目作用。另治疗眼病要注意配以镇阴升阳法。因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才能生机常在,若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上犯清窍可致眼病,此即《原机启微》在“阳衰不能抗阴之病”中所谓:“何以为治……镇阴升阳之药,决明夜灵散主之。”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助阳活血汤、人参补胃汤等。

八、疏肝理气法

1.常见证候

以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而致气机不调的一切内、外障眼病。肝气郁结常见眼胀痛、干涩,翳膜遮睛,目力减退或骤然丧失,或眼前黑影飘动等,全身可见情志抑郁或急躁,头晕目眩,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嗳气,月经不调,舌红苔微黄,脉弦等。

2.常用方法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开窍于目,若郁怒伤肝,疏泄失职,肝气郁结则生目疾。治疗上应遵循“木郁达之”原则,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使肝气得舒,则目之玄府通利而目明,常用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的药物组方,如柴胡、香附、青皮、佛手、香橼、川楝子、玫瑰花等。又肝郁日久,肝气横逆,则伐脾胃,肝病及脾,肝脾失调,且肝郁又可导致血瘀、血亏,故本法常配清热、健脾、活血、养血之品。此外,眼病日久,气血不畅,脉不和顺亦可致肝郁,故治疗慢性眼病过程中,也不可忽视调理气机,疏肝解郁。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疏肝解郁益阴汤等。

九、止血法

1.常见证候

本法应用凉血、滋阴、益气以及收涩等药物组方,发挥止血作用,用于治疗眼部出血。适用于各种出血症的早期,诸如白睛溢血、血灌瞳神、视网膜出血、脉络膜出血及外伤出血等。本法属急则治标之法,仅用于出血阶段,应用时要注意针对出血的病机。常见的病机有热伤营血,血热妄行;疏泄太过,血溢络外;气不摄血,营血漏泄;瘀血阻络,血不循经等,可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益气止血、活血祛瘀诸法。若出血已止,而无再出血趋向者,当逐渐转向活血补血法,以促进瘀血的消散,以免导致留瘀之弊,使瘀血成为一种病理产物,造成眼内组织的破坏,或引起再次出血,尤其是诊断为血管阻塞引起的出血时更应注意。临证时,寒凉收涩之品不可太过,因其易致留瘀,故常于止血方中配伍活血化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作用的止血药。

2.常用方药

1)凉血止血法:用于实热证之眼部出血。如大蓟、小蓟、地榆、侧柏叶、槐花、白茅根、生茜草等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眼部出血性疾病。多由火热炽盛,气随火升,血随气逆,上犯空窍,或因火热炽盛,血热妄行所致。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病程短,出血量多,色泽鲜红。常用方剂有生蒲黄汤、泻心汤、犀角地黄汤等。

2)滋阴止血法:用于阴虚火旺之眼部出血。如炒知母、炒黄柏、女贞子、旱莲草等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其特点是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血色暗红。常用方剂有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汤。

3)益气止血法:用于气虚不能摄血之眼部出血。如黄芪、人参、白术等治疗气不摄血的眼部出血,其特点是血色较淡,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量或多或少。常用方剂有归脾汤等。

4)活血止血法:用于脉络瘀阻所致的出血,或眼部既有瘀血又有出血者。常配伍活血药与止血药,如血余炭、生茜草、三七粉、生蒲黄等。常用方剂有失笑散等。

5)收敛止血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眼部出血,常与其他止血法配合使用。常用药如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藕节等,常用方剂有十灰散等。

十、活血化瘀法

1.常见证候

所谓“活血”即畅通血流,“化瘀”即消散瘀滞,治疗血液瘀滞的“瘀血证”。瘀血包括血溢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血液,即“离经之血”“恶血”,和血液循行受阻瘀积于脉管内的血液,即“蓄血”“积血”。瘀血证常见眼珠胀闷刺痛,胞睑青紫肿硬,椒疮、粟疮、胬肉攀睛、白睛溢血或紫胀肿起、血灌瞳神、眼外肌麻痹、外伤、手术后,舌有瘀斑,脉涩等。

2.常用方药

血行脉中,环行不息,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故血宜行而不宜瘀滞。若眼之血脉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壅塞,或离经之血瘀滞不散,治宜“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疏气血,去壅滞,令条达,得其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临床上应用时,常配伍行气导滞药物,以提高疗效,对眼部既有瘀血又见气虚证候者必要时可配伍补气药。此外,眼病病变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血瘀证候,即可适当配合应用活血化瘀之法。本法不宜久用,孕妇忌用。

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姜黄、水蛭等。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归芍红花散、祛瘀汤、大黄当归散等。临证时,应根据病因病机,寒热虚实不同,选用不同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常用于瘀血阻塞血络而致的眼部出血瘀滞不消,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气虚血瘀者,归芍红花散常用于血瘀热壅者,祛瘀汤常用于外伤所致血灌瞳神者,大黄当归散常用于血分郁热所致血灌瞳神者。

十一、补益肝肾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的眼病。肝肾不足常见眼干涩不舒,哭而无泪或冷泪长流,白睛微赤,黑睛边缘陷翳或星点云翳时隐时现,外眼端好而视物昏蒙或入暮无所见。全身伴见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夜间口干,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或淡,苔少,脉细无力等。

2.常用方药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为化生,精生血,血化精,肝血依赖肾精的涵养,肾得肝血而充盛,故有“乙癸同源”“肝肾同源”之说。肝肾不足,精血不足,不能上濡眼目而发病。常用药物有山萸肉、黄精、麦冬、玄参、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桑椹子、鳖甲等。常用方剂有驻景丸加减方、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左归丸等。若肝肾阴虚而成阴虚火旺,又宜在滋阴同时泻火,即采用滋阴泻火法,常用方如知柏地黄丸等。

十二、平肝潜阳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眼病。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亢常见眼珠发胀,眼前黑花缭乱,视物昏蒙或突然视物不见,白睛溢血或眼内出血,瞳神散大,目珠偏视等。全身兼见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心悸失眠,烦躁易怒,面红赤,口咽干燥,舌红绛,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等。

2.常用方药

肝肾精血互化,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用阳,若肝肾之阴不足,水不涵木,阴不制阳,则肝阳上亢,且常伴肝风内动而生目病。本法以重镇潜阳药物为主组方,发挥平肝潜阳作用,如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钩藤、天麻、地龙、决明子等。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保阴煎等。

十三、软坚散结法

1.常见证候

用于治疗痰湿互结、气血凝滞而成有形之物的眼病。临床常见胞睑肿核,白睛结节隆起,眼前黑花飞舞,眼内陈旧性渗出及机化物形成。全身兼见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等。

2.常用方药

恣食肥甘厚味,湿邪结聚,郁久化热,炼液为痰,积于局部,血行失畅,瘀血阻滞,痰浊瘀血互结而成有形之物。如为气血凝聚者,必须与理气活血药物同用;痰湿互结者,则应配合祛湿化痰药;阳气虚弱,津液不运而结聚者,则配合温阳补气药;痰凝阻络,痰核结节,需配伍清热散结药。常用鳖甲、蜈蚣、僵蚕、姜半夏、昆布、海藻、浙贝、海蛤壳等。常用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化坚二陈汤等。

十四、退翳明目法

1.常见证候

本法是用祛风、清热、补托、养阴、活血等药物组方,以治疗黑睛翳障的眼科独特治法。主要适用于黑睛生翳者。翳分新翳、宿翳两类,新翳色灰边缘浸润,系因风邪热毒侵袭所致“翳犹疮也”,宜祛风清热,消除病因,目翳自退;而翳生陷下,久不愈者,当辅以益气补托。宿翳边缘清楚平复,宜滋阴退翳或活血退翳。

2.常用方药

黑睛清莹明澈,受损后失其常态即影响视物。治疗必须内服外点兼施方能奏效,正如《审视瑶函》云:“若内病既成,外症又见,必须内外并治,故宜点服俱行……若翳已结成者,服药虽不发不长,但恐不点,翳必难除,必须内外兼治,两尽其妙,庶病可愈矣。”退翳之法,须有层次,如黑睛病初起,星翳点点,红赤流泪,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若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至退翳明目为主。

病至后期,邪气已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虚者,则须兼顾扶正,结合全身症状辨证,酌加益气养血或补养肝肾之品。黑睛生翳后期,以退翳为主,退翳药常用木贼草、蝉蜕、白蒺藜、谷精草、蛇蜕等,用药不可过于寒凉,以免邪气冰伏,气血凝滞,翳不易退。若宿翳光滑如磁,为气血已定,用药难以消散,故退翳必须及时。黑睛属肝,多数清肝、平肝、疏肝药物亦有退翳作用,故可配伍应用。常用方剂有石决明散、拔云退翳丸、菊花决明散等。

点击进入了解自动梅花针详情

配置清单.jpg




上一篇: 中医治疗近视眼从多方面入手好处多

下一篇: 中医解答夏天为何少食凉健康知识 博裕堂

网友评论

共有人参与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共有人参与  评论(查看)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

  1. 0
  2. 1
  3. 2
  4. 3
  5. 4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治疗近视眼按压眉间法治疗近视眼的最好